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當「職涯緩衝」成顯學,騎驢找馬會更好?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2-12-23

瀏覽數 10,300+

圖/安靜辭職之後,「職涯緩衝」成為職場新趨勢。取自pexels
圖/安靜辭職之後,「職涯緩衝」成為職場新趨勢。取自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最近,「職涯緩衝」(Career cushioning)繼安靜辭職後,成為職場新趨勢,周遭不少想年後轉職的人士,也是基於這思維在騎驢找馬。但,我發現台灣職場有個奇妙的現象︰求職者總以為換了一個環境,人的問題會解決。其實,你這些沒理解清楚,到了新的環境,終究還是只能隨波逐流而已。

前陣子的「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引起一陣騷動,全球職場又燒起一陣「職涯緩衝」(Career cushioning)新趨勢,求職轉變為騎驢找馬成顯學,似乎隨時要尋找備胎,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年後轉職來襲,回想起多年前擔任外商科技業人資、後來出了求職書變成職場作家、後來因緣際會轉任到人力銀行擔任職涯諮詢顧問,一直環繞著許多求職者、員工的職涯問題,我發現台灣職場有個奇妙的現象:求職者總以為換了一個環境,人的問題會解決。例如:這家公司喜歡內鬥,換了一家公司就不會有人的問題,拜託我自己是人資出身,都覺得員工很難相處,換一家公司,只是換一個環境「隨波逐流」,除非你自己當老闆。

我曾經跟過某一任主管,其實金錢、栽培上都沒有虧待我,當時公司的福利也很好,離開時很多人覺得我想不開。但是心意已決的我,深知負責國內外薪資、員工資遣,不是我想做一輩子的工作。雖然我因為這份工作,學到很多,離職後無縫接軌出書,也是因為這份工作操練很多,當時我也嘗試跟主管溝通,希望工作2到3年後,傾向輪調換工作內容,但只可惜離開這家公司,因為公司的狀況跟我的職涯目標,已經不相符合了。

去外面不見得更好?

當時主管還跟我說:「外面不見得更好」,這句話也只說對一半,我自己轉職不是因為待不下去,還是說抗壓性不足,我通常待的不開心的工作,還是會努力做到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不是丟一句什麼這個工作我不會,工時太長、壓力太大,我要離職追求小確幸。是這家公司的發展跟我的未來期待已經不相符了,我沒辦法在這家公司累積不同資歷,發揮我的所長,我真正擅長的領域是寫文章跟演講,只可惜這家公司暫且不需要我這些技能。

我倒是不會說什麼一家公司一定要做多久,每個人應該問問自己,你現在工作最在意什麼?離你的職涯目標,還需要累積什麼經歷跟能力?如果你在這家公司,主管還能是你的資源、你的幫助,也能尊重你的個人發展,就不建議你隨便離職,離職前應該以換部門優先取代換公司。真的想離職,也可以多跟公司的人資主管談談,請他們給你一些建議。

關於離職,大家想得太美好了,所謂的年後轉職,所謂的好缺,誰會輕易離職拱手讓人?同事都是直接找自己同學、親戚,而有一些公司總是再開缺,或是一個缺找了萬年沒人來,真相就是你想像的那麼殘酷,就是屎缺抓交替、抓人入火坑。 騎驢找馬不見得很可能只是找到一個驢而已,而真正的好工作,通常會透過內部員工得知第一次的消息,就算公司是對外開缺也會很快下架,不再接受投遞。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年後轉職可能不如大家想像中美好。取自pexels

年後轉職可能不如大家想像中美好。取自pexels

工作愈換愈好,唯一王道是這個

如果工作想愈換愈好,唯一有用的方法就是增強自己,為自己設定年度目標,不斷累積自己的實力,同時必須多去進修,多多認識同業。在公司也要認真工作不斷累積好名聲,很多好工作都是靠前同事、前主管,跳槽後想到你,決定找自己信任的人加入公司的。

在2023新年度,工作想愈換愈好,不會是基於遇到困難跟挫折逃避,只有當你知道自己追求什麼生涯目標,釐清個人工作價值觀時,好工作才會出現。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