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沙情誼升溫,美國在三角關係中式微,為國際情勢添變數。祕魯總統槓上國會,3小時內政治大動盪。白紙革命星火點點,中國政府近日終於放鬆防疫封控措施。然而,當地醫療專家憂心,面對即將陡升的重症病例數,中國準備好了嗎?
習近平出訪沙國 強化中沙情誼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活躍於各大國際場合,會晤多國領袖並塑造友好形象,以擴大其在世界的影響力。習近平受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爾曼(King Salman)之邀,七日抵達沙國首都利雅德,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並於該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這是2016年以來首次。
此次峰會無疑地加強了中國與沙國的情誼。2016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本次習近平再訪沙,根據《沙烏地新聞社》(Saudi Press Agency),沙國與中國公司7日晚間簽署34項投資協議,包括再生能源、氫能、太陽能、資訊科技、雲端服務、交通、物流、醫療、住宅和建築工程等多個領域。九日,兩國簽署了數位經濟領域合作的戰略夥伴關係協議,旨在加強中沙在當代和未來世代行動通信技術和新興技術領域的合作,未來可預期雙方將在數位技術應用和無線電頻譜管理領域共同發展。
本月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決定每天減產200萬桶石油,但美國總統拜登自七月以來便極力要求沙國提高石油產量、壓低油價,這對美沙兩國關係形成硬傷。此外,沙國王儲穆罕默德涉嫌參與記者哈紹吉謀殺案,美國對沙國低落人權提出嚴正批評,這也為美沙兩國再添裂隙。
反觀中國,正積極的和沙國共繪未來藍圖,習近平8日在《利雅得報》發表題為《傳承千年友好,共創美好未來》的署名文章,細數兩國過去曾合作過的計畫,將進一步讓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與沙國的「2030願景」接軌。如今,中國已是沙國最大貿易夥伴,彼此針對對方國內人權議題亦不加以干涉、批評。中、沙、美三國關係消長,為國際情勢增添變數。
秘魯國會彈劾總統 首任女總統繼任
秘魯總統卡斯蒂約(Pedro Castillo)槓上國會,引發該國翻天覆地的政治動盪。秘魯國會即將展開彈劾總統的辯論前,卡斯蒂約竟搶先宣布解散國會,並要求重新大選、起草新憲法。
此舉一出,其手下許多中央政治人物紛紛表態反對並辭職切割卡斯蒂約。副總統博魯阿特(Dina Boluarte)及秘魯憲法法庭即宣布,卡斯蒂約的舉動已構成「一人政變」,依法應喪失總統職權。
國會隨後決議卡斯蒂約違憲解散國會、篡奪公共權力,應遭彈劾解職並負擔相應法律責任,總統一夕之間成了背負罪名的流亡分子,下午兩點,他欲同家人乘車離開總統府,卻身陷車陣,遭司法機關逮捕。面臨彈劾、解散國會、發起政變、正式遭解職到逃亡失敗,僅耗時三個小時。
卡斯蒂約遭彈劾後,原副總統博魯阿特(Dina Boluarte)正式宣誓就任代理總統,也是秘魯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在國會眼中,卡斯蒂約缺乏政治經驗,也是個亂開空頭支票,無法兌現政見的騙子。卡斯蒂約選前高呼反貪腐、救貧窮的口號,憑藉自身鮮明的左派立場獲得秘魯選民青睞,代表左翼政黨自由秘魯(Perú Libre)險勝大選。
不料,卡斯蒂約上任不到1年就頻爆貪汙、腐敗及濫權醜聞,國會忍無可忍,彈劾總統相關的議案在國會發酵,原本尚存在反對彈劾的聲音,但卡斯蒂約宣布解散國會一舉,反而讓議員團結,站向反對總統的同一陣線。
白紙革命奏效 中國動態清零鬆綁
7日,中國公布最新的防疫規定,有別於先前以清零為目標的嚴格封控,這次的防疫《新十條》雖仍以《二十條》為基礎,但明顯放寬了不少。
探究背後原因,與上個月新疆烏魯木齊一把火所燒出遍地開花的白紙革命脫不了關係。過當的防疫措施已然威脅中國人民的自由甚至性命,本不該逝去的人隨著一次次純粹的「人禍」再無音訊,中國國務院為了撲滅各地因憤怒而燃起的星火,放鬆檢疫規定,這一回展現傾聽民意舉措,實為千載難逢。
防疫《新十條》中,不再強調動態清零,較顯著的變革有:要求地方行政機關不得採取任何形式的臨時封控、原本大範圍封控改為小單位進行、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採取居家隔離而不須到方艙。然而,《新十條》中並未提及出入境隔離檢疫相關規定,因此未能推進。
《新十條》規範對象很顯然是地方政府,其宛若中共黨中央面對民眾憤怒的緩衝,然而,新規定一出,能否避免地方因害怕區內疫情爆發而層層加碼、違背中央開放方向的不對齊情形,仍有待觀察。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對BBC中文說:「最重要的是思想上比較混亂,第二是理念沒跟大家講清楚,上邊想做什麼,下邊不知道。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此外,國產滅活疫苗有效性、重症醫療資源負荷量及老年人疫苗接種率皆為逐步解封下所需密切配套之要件,廣西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卓家同在11月發表的「上海預防醫學」雜誌指出,若參照香港今年的疫情發展,中國放開防疫措施後恐面臨200萬人死亡,而感染人數將超過2.33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