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又到了星期四——「紅頂商人」尹衍樑每週翹首期盼的日子。
上午八點,颱風來襲前,風雨滿樓。潤弘精密的桃園楊梅廠,一間不起眼的小會議室,擠滿近二十位身穿淺藍色制服的工程師,只有皮膚黝黑的尹衍樑穿著他的招牌服裝——黑色長袖襯衫。
今天是他和營建「特種部隊」召開「創新研發會議」的日子。在這裡他最開心,因為此時他是研發長,不是總裁。
他拿著筆在黑板上畫來畫去,一會兒吊樁、一會兒樑柱;和年輕同事討論如何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有人提了不錯的方案,掌聲不時響起,會議最後還發紅包,場景像是大學課堂。只有開會中途,接到一通神祕電話祝賀他生日快樂,他口口聲聲「謝謝老師」,這才讓人聯想起圍繞在他和劉泰英之間的政商是非。
國內營建業向來很少做研發,老闆兼研發長的,更只有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到今年9月中旬,他個人就擁有六十一項營建專利,幾乎占全公司九成以上。靠著這些祕密武器,潤弘精密以凌厲攻勢在科技廠房市場中異軍突起,營業額從2002年的4.78億元,一年內爆增為三倍,2003年達到14.2億元,今年預估可達到25億元,再成長76%。
「創新研發把我們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外號「龍貓」,長得福泰,擁有加州柏克萊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的潤弘精密董事長賴士勳說。
投資向來快、狠、準的尹衍樑,近年來在金融、流通事業都獲利豐厚,反而他最熱愛的營建事業,近幾年因房地產市場低迷,集團內的營建團隊潤泰創新國際公司(原潤泰建設)淪為水餃股,潤弘精密也連虧七年,不見起色。2002年他開始協助營建團隊轉型,親自領軍研發,殺出興建科技廠房的新出路。
提到蓋住宅,有二十七年歷史的潤泰有一定口碑,但進軍近五年來成長最快的營建大餅——科技廠房,潤泰只是新生。面對有十年經驗的互助營造,及爭相搶進的中麟和達欣等對手,「我們沒有這行的關係,只能從方法上贏人家,找出差異化,」賴士勳分析。
科技廠房一座動輒新台幣上百億元,工期短,收款風險低,是營建業者心中完美的客戶,但進入技術門檻高,最重要的關鍵在建廠速度。「工廠晚一天運作,獲利就差很多,」奇美電子的主管表示。
因此潤泰營建團隊集中火力,研發出「百日建廠」的新戰略,讓潤弘精密得以轉型。
國內目前僅有兩家營造公司擁有預鑄廠,潤泰集團就是其中一家。預鑄廠把建築所需要的重要建材於施工前,先在工廠鑄造完成,再到工地組裝。施工時可以同時在每層樓進行不同的工程,比傳統工法大幅減少工程等待期。
掌握預鑄工廠的優勢,尹衍樑再從營建團隊的多家公司裡,挑選精英組成「特種部隊」,由他親自領導,配合預鑄開發新工法。從二十八歲就沒離開營建業的尹衍樑直言,「這行已經有兩百年沒進步了,一定有更方便的作法。」
「特種部隊」的成員學歷顯赫,二十八位中有十一位博士、十三位碩士,尹衍樑自己也在台大土木系任教。一位成員指出,尹衍樑對研發很投入,每週四的會議一定親自主持,即使人在大陸也還在想工法,週末假日照樣電話遙控。
獨門工法格子樑
尹式獨門工法最出名的是格子樑,這是他從蜂巢格得到的靈感。一個個方塊型,中間有凹洞的格子樑,模組化在工廠生產,再運到工地組裝,一天可推進六百坪。晶圓廠和TFT-LCD工廠的無塵室,需要能擋微震、高抗壓、重量輕,且空氣能對流的天花板,格子樑施工快且符合這些需求。
前年新加坡東方預鑄科技公司興建聯電在當地的晶圓廠時,也使用這項新建材,因此還付出500萬元的專利使用費給潤弘精密。
曾當過重機械廠長的尹衍樑,想法靈活,常出人意表。「因為機械會動,所以我比學土木的人多了二維思考空間,而且我沒有框框限制,」他說。國際鋼價不斷上漲,為降低鋼筋的成本,尹衍樑有次靈光一現,從駕帆船的打繩結方式,想到使用機械來綁鋼筋,發明「柱箍筋」的專利。柱箍筋使用和傳統建材相同的材料量,但抗壓力提高50%,而且完全不用雇技術工人來綁鋼筋,目前已申請日、韓專利。
不斷開發的祕密武器,讓潤弘進軍科技廠房市場的實力大增。前年9月17日,鴻海的關係企業沛鑫半導體,拿到一筆大訂單,高層下令儘快建廠,最關鍵的無塵室必須趕在2003年1月1日運轉,才能順利交貨。約七千四百坪的廠房若使用傳統的興建方式,需要六個月,改用鋼構可以加快,但價格過高。面對不可能的任務,沛鑫大膽啟用以前從未合作過的潤弘預鑄工法。
潤弘只拿到兩、三張設計草圖就開始動工,同步設計和施工可比傳統建法縮短兩個月。一開始地面開挖不順利,但一個半月蓋到地面後,每週可蓋完一層樓,「速度之快,猶如在堆積木,」負責建廠的沛鑫主管說。無塵室如期完工運作,「百日建廠」的效率讓沛鑫董事長曹治中開心不已。
建廠房如堆積木
當沛鑫的廠房剛動土時,隔壁中強光電廠房已蓋了好幾層,結果沛鑫更早剪綵,這讓中強光電的高層很驚訝,也主動找上潤弘興建下一座新廠。
原本幾乎只能接集團內部營建案的潤弘,不到三年,已將科技廠房興建的營業比重急拉到六成。
到現在,專利對國內營造業還是新鮮名詞,但尹衍樑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至少占營收的1%,他說,「研發讓我們與眾不同,我們要做營建業裡的賓士車。」
互助營造一位主管承認,最近三年來科技廠房出現的新競爭者,以潤泰最令他們驚訝,「預鑄工法在市場冒出頭,百日建廠更對我們產生威脅。」
賴士勳指出,「新來者要存活不容易,我們不拚價格,拚價值,賺的是技術的錢,管理的錢。」
尹衍樑敢砸錢在研發上,在管理上的投資也不手軟。潤泰集團所使用的建築流程,跳脫傳統的土木建築領域,進一步引入工業工程,如零庫存的觀念,以及e化,來強化競爭力。
為了實施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潤泰集團花了1億元,採用國際知名的SAP全套財務模組,這套模組連韓國三星集團也只使用一半。最近集團準備進一步採用在量販業中最新的RFID技術,結合PDA進行建材存貨管理。
流程整頓從2001年11月開始,營建團隊先訓練四十多位種子部隊,再花半年做導入,「除了老闆要下很大決心,公司的文化水準也須達到一定程度,否則絕對會失敗,」賴士勳說。
前年6月系統正式上線,客戶在全世界都可透過網路,看到工程、請款進度,和工地現場照片。集團高層只要看紅單提示,做異常管理即可,省時省力,客戶滿意度也提升。
「只要台灣的科技不死,潤弘明年營業額還可衝上30億元,」賴士勳信心滿滿地說。不過一家營造廠主管指出,潤泰的百日建廠預鑄法,若遇到繁複的廠房設計,施工容易發生困難。更大的隱憂是,明年科技廠房的市場成長若減緩,高投資的潤泰壓力會比同業大。
「等市場下來,我們當然會有影響,到時候就再另想辦法,我們不會坐以待斃,尹衍樑也不會坐以待斃,」賴士勳對這位總裁研發長很有信心。
潤泰營建團隊讓同業望塵莫及的,也的確是背後這位熱愛營建,而且有強烈企圖心的老闆在撐腰,這種條件別家難以匹敵。「研發團隊是要花錢的,單是預鑄廠,十個老闆裡有八個不會做這種投資,」互助營造的一位主管說。
每天下午閱讀,半夜還在動腦筋;轎車裡隨時放著安全鞋和安全帽;假日戴上墨鏡,騎著重型機車到工地突擊檢查;尹衍樑親力親為,擺開政商的糾結,要證明自己,用的是「知識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