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鄭仲修 轉行創出事業新機

宋繐瑢
user

宋繐瑢

2004-09-30

瀏覽數 20,750+

鄭仲修 轉行創出事業新機
 

本文出自 2004 / 9月號雜誌 第219期遠見雜誌

去年4月他到大華證券任職時,新金融商品部虧損3000多萬元,只剩下三個人,他接手八個月後,該部門去年獲利已比2002年成長43%,預估今年貢獻的利潤將比去年成長54%,成員也擴增至十四人。目前大華證券選擇權造市交易市占率已晉身市場第二大。

畢業於東吳電子計算機科學系,鄭仲修在IT產業服務六年後,決定離開福利優渥的外商電腦公司,重拾課本攻讀MBA學位。

鄭仲修打趣地說,「每天對著電腦寫程式,時間一久會產生厭倦感,加上在IT產業從事研究與開發(R&D)工作,實在太難賺了,才會興起改行念頭。當時我覺得,金融業似乎耍耍嘴皮子就能賺錢。」

鄭仲修不諱言,國內金融人才濟濟,但他比別人多了IT背景,可以讓IT、財務工程、股市交易及業務人員擁有共同的溝通語言,所以能造就今日的佳績。現在大華證券新金融商品部的交易員,除了在股市進出操作,本身也都具備寫電腦程式的能力。

他是如何使該部門轉虧為盈呢?「最重要是要知道哪裡可以賺錢。每個業務,扣除成本後,如果沒有賺個2000、3000萬元,為何要做?」他說。

當他發現產品設計的豐厚利潤後,便致力透過產品創新來創造獲利,同時提升單一產品的獲利率。自選擇權造市業務開放以來,鄭仲修帶領大華證券新金部在去年7月進場,8月便出現獲利,在短短五個月內,即躍居市場第二名。

國內新金融商品歷經八年發展,鄭仲修自稱是「黃埔一期」,全程參與了整個歷程。他說,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變化很快,所以做這一行的,學習速度要快,腦袋瓜不能太死!

這番說法正好呼應了雙子座的他,對新觀念與新事物接受度很高的特質。不過他強調,「我在感情上可是個相當穩定的人」,不經意地流露出他幽默的一面。

許多人認為,新金融商品是高風險、高報酬,鄭仲修指出,他的工作並不是要透過衍生性商品賺取高報酬,而是如何能在低風險狀態下賺錢,這就必須瞭解市場需求,配合股市多空行情推出不同的商品。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一般而言,股市多頭時,認購權證的需求會上來;股市表現不佳時,選擇權、期貨避險及結構型商品的需求會增加,所以證券公司必須隨時調整主推的商品,才能致勝。

這群新金融商品市場的「黃埔一期」,攻城掠地,將自己的職場生涯推上高峰。他們的成功經驗,未來也將鼓勵更多理工背景的新兵轉往證券業的戰場衝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