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國際房價 要踩煞車了嗎?

李瑋
user

李瑋

2004-09-01

瀏覽數 16,850+

國際房價 要踩煞車了嗎?
 

本文出自 2004 / 9月號雜誌 第219期遠見雜誌

最近油價狂升,看得投資人冷汗直流。不過除了油價之外,還有另一個經濟威脅,正在隱隱潛伏,隨時準備重擊過去幾年來,人們好不容易堆築起來的成長美夢。

這個讓經濟學家睡不安穩的夢魘,就是房地產泡沫。

原籍澳洲的法蘭克決心在上海求發展,八個月前,他開始尋覓大小約三十坪的公寓做為安居之所,當時三十坪公寓的房價大約是12萬美元左右。豈料過了八個月,法蘭克詢問了不下四十幾間房屋,還是雙手空空。更讓他心痛的是,房價已經飆漲至30萬美元,高了兩倍有餘。

另一個房產大泡沫極可能出現在英國。今年4月,印度裔的英國鋼鐵業鉅子米塔(Lakshmi Mittal)才以1億2800萬美元買下位於坎辛頓宮花園(Kensington Palace Garden)裡的豪宅,創下英國房產史上天價。

類似的天價傳說,還在世界各地流傳:香港的房地產從1997年回歸大陸後即欲振乏力,不過近年又重燃生機,從去年秋天以來,房價已經上漲了50%;拜印度外包產業興盛,各國企業搶駐印度之賜,孟買的房價過去兩年已經推高了40%;泰國中產階級也在搶購曼谷的新公寓;歐洲足球明星瘋狂競標位於杜拜的一座人造島嶼……。

《Newsweek》分析,低利時代是造成房價狂升的主因。過去幾年來各國央行致力於降息、刺激經濟,銀行對於貸款資格的審核,相當寬鬆,建商給予客戶的條件也比過往優惠。就以香港為例,以前頭期款的付款比率,至少要占全部房款的30%,現在已經降低為10%。

另一個原因是,2000年來全球股價不振,債券市場也在2002年開始走向谷底,原來在股債市場滾動的金錢,把房地產視為出口,房產市場成為廣納股債市閒錢的聚寶盆。

當然,還有些區域因為經濟起飛,吸引國外投機客大肆進駐,中國、印度、香港的房價都因此抬升。尤其中國大城,如上海、北京的房價升值速度更是驚人,其中不難見到炒房哄抬的痕跡。根據創投公司Alchemy Capital統計,上海最近幾年的房地產交易中,約有40%是做為投機用途,許多大樓在有人進駐之前,已經轉了好幾手。

不過如果你此時此刻還想跨進國際房地產市場,可能得要小心了。經濟學家指出,過高的房價、已經蠢蠢欲升的利息、以及各國打擊房產投機的政策,都可能狠狠刺穿房地產泡沫。尤其美國自從6月以來,升息消息頻傳,更可能為房產市場帶來利空。對於有意在海外購置房地產的投資人,經濟學家特別點名愛爾蘭、西班牙、澳洲、英國、中國等地,為房產飆漲的警戒區。

根據《經濟學人》統計,從1997至2004年,房價指數上漲最快的地區為愛爾蘭114%、西班牙121%、澳洲113%、英國116%。若要回到過去長期的平均房價,愛爾蘭、澳洲、西班牙、紐西蘭、英國等地,房價至少還要再降20%至30%,在通貨膨脹率相對較低的今天,目前的房價顯然已經飆漲過高,脫離適當的水準。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穩定房價是燃眉之急

經濟學家警告,要是各國政府不再採取穩定房價的措施,並且放任民眾大肆申請房貸,一旦利率反轉,最後可能難以償債,甚至造成房產價格崩跌。尤其是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民眾投資於房屋的金額,大約是股市的兩倍,畢生心血多半繫於不動產。要是房價崩跌,不但個人財產受傷甚深,更可能拖垮一國經濟。

有鑑於此,各國政府已經祭出降溫的政策。例如中國大陸現已結束了高價房地產的租稅優惠、要求銀行嚴審放款、禁止快速轉手房地產的投機行為。又如澳洲政府自去年11月以來,已經多次緩步升息,試圖減緩升息帶來的反效果,並且取締促銷房地產投機買賣的「說明會」。至於英國從去年7月以來也以四次升息的手段,對付僅靠短線買賣房屋獲利,並非真心購置住處的炒房客。

政府決心平穩房價,已經開始反映在民眾的購屋行為上。英國倫敦民眾向來抱持著「買間房屋、放著出租、等著增值」的心態,反正「利率低得很」。不過最近部分民眾的心態已經有了改變。

一位民眾接受《經濟學人》訪問時表示,已經打消購屋置產的念頭了,因為「利率升高後,房租收入還不足以貼補房貸呢!」類似的心態,在澳洲民眾身上,也可看得見,甚至就連第一次購屋的青年,也被高房價及節節上升的利率嚇得打退堂鼓。

今年以來,各國的努力開始看見一些成績。例如今年第一季,美國的平均房屋價格僅上漲1%、英國成長7.8%,比過去幾年的成長幅度,減緩一些。根據私人機構「澳洲房地產觀察」(Australian Property Monitor)發表的數據,雪梨及墨爾本第一季的房價也分別下跌了8%及13%。

國際房價是否會就此踩煞車呢?經濟學家認為,縱然已有上述降溫的跡象,但仍有待觀察,各國政府仍須審慎應對。至於一般投資人,由於國際利率大趨勢只升不降,因此最保險的策略,還是保守為妙,切莫抱持投機心態,一窩蜂追著高漲的房價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