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塞納河畔到底有沒有一間「左岸咖啡館」?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相信真的有。我對左岸咖啡館最大的貢獻,就是將一支好廣告發揚光大成為一個真正的品牌。(本文摘自《品牌的技術和藝術》一書,作者為葉明桂,以下為摘文。)
左岸咖啡館是一個具有品牌概念的平台,應該是當年最先進的傳播想法,我當時就特別強調左岸咖啡館是間咖啡「館」,而不是咖啡產品。
我們利用咖啡「館」這個概念平台,更精準的描述是法國塞納河左岸的一間文人匯集的咖啡館,用這個概念平台來打造品牌,並且藉由這個概念平台來延展我們所有與消費者接觸的點子,不只是廣告,而是全方位的行銷傳播。
近兩年,數位媒體逐漸取代傳統大眾傳播媒體,因應這個趨勢,全世界都在熱衷推行所謂的「平台idea」,對我而言,早就率先身體力行,只不過當年沒有現在這麼多包裝過的專業術語。
由於品牌的平台是咖啡館,所以當時我根據咖啡館這個平台來規劃左岸咖啡館未來的產品延伸,咖啡館的菜單正是最佳的參考。
一般法國咖啡館內販賣的飲料與點心,就是左岸咖啡館可以出品的產品項目,為此我特別請當時的媒體界大老──陳韋仲,趁著媒體協會前往巴黎參訪之際,為我偷來將近十本法國咖啡館的Menu,以及無數的店內製作物(藉此再度感謝他)。
我向統一建議:跟隨左岸咖啡館的成功上市,我們要陸續推出左岸起司蛋糕、布朗尼、左岸冰淇淋、左岸茶系列,讓左岸咖啡館成為跨部門的品牌,讓統一麵包、統一冰品、統一飲料部共同擁有這個品牌,共同投入廣告預算提高左岸咖啡館的聲量,擴大左岸咖啡館的品牌影響力。我的提案獲得統一執行副總──顏博明的贊成,後來左岸咖啡館前後出品了焦糖布丁及輕起司蛋糕。
有了品牌概念平台,也能給我們在行銷上的啟發,我就建議顏博明可以在超商設立一個小冰箱,成為左岸咖啡館的專用冰箱,將冰箱加以美學裝飾成為一個店中小店的概念,左岸咖啡館的杯裝咖啡、奶茶、起司蛋糕、冷藏布丁,甚至冰淇淋都放在這個小冰箱,用一種寄賣的說法,一方面增加渠道通路,一方面也強化來自法國左岸咖啡館授權在台販售的品牌故事。
這個咖啡館的平台設計,也是在我經驗中最能幫助創意夥伴發想創意最佳的簡報,我對我的創意團隊說:
「我們現在不是在賣咖啡,我們是在經營一家咖啡館。」
於是整體在思考時的創意空間,不但是進入不同的空間,而且是更大的創意空間,讓整個工作的過程變得更有趣,更有意義。
為了讓左岸咖啡館非常法國,我曾經有一個假戲真做的點子:就是在法國登記一個官網帳戶,這樣我就有了一個字尾為fr的網址,當你進入了xxxx.com.fr的官網,你會看見整頁看不懂的法文,只有角落邊邊一個你看得懂的兩個字,寫著「中文」二字。
你按下中文就回到一個正常的左岸咖啡館的官網內容,介紹著左岸咖啡館的品牌故事與產品系列,同時也提供著各種遊覽巴黎的旅遊札記與導遊指南。如果你心有懷疑或毫不死心地去查了首頁的法文內容,你會明白首頁的法文是一篇通知本官網正在改版修建的道歉啟事……。塑造品牌,必須全力以赴,任何細節都不放過。
注入靈魂的產品
左岸咖啡成功上市之後,我們曾經做過幾場有關品牌檢驗的焦點訪談,八、九個左岸的忠實愛用者聚在一室分享他們熱愛左岸咖啡館的故事。
座談會的最後一題是問:「你相信世界上有這麼一間左岸咖啡館嗎?」所有的受訪者都被這個突然的問題愣了幾秒,心想著難道沒有?聰明的消費者還是悟出來原來這是個行銷故事,其中一位受訪者終於開口,她說:「我希望有!」
你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公公嗎?我希望有,因為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聖誕老人,那麼,這個世界將少了多少快樂,這個世界將不完美。左岸咖啡館也是人們心目中理想的咖啡館,人們在這個信手就可拈來的幻想中孤獨享受,享受孤獨。
廣告可以為產品注入靈魂,讓人們在享用產品時多一分想像,添增享受的情趣,藉此增加產品的價值,這就是品牌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相同的產品可能賣更高價格的原理。
我做左岸咖啡館四年,從來沒有去過巴黎,直到那年,我被派去法國,前往大衛‧奧格威的家,一座位在巴黎郊區中古世紀的城堡,參與一個如何改良奧美全球策略模組的研討會。因此,我才有機會去到巴黎,見識塞納河左岸那些人文匯萃的古老咖啡館,也就是左岸咖啡館品牌故事的原型……。
話說回程時,我坐在戴高樂機場的候機室角落,隔壁兩排候機椅被一群說話夾雜台語、穿著名牌的台灣貴婦們霸占著,她們高談闊論,我在旁邊聽見:「這間左岸咖啡館真難找,昨天找了一個下午都沒找到耶!」「哎喲,就在郵局右邊第二間,那就是左岸咖啡館啊!」聽到這裡,我覺得是人生最得意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