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FTX破產風暴,日本衝擊相對少,原因為何?

黃亞森
user

黃亞森

2022-11-28

瀏覽數 12,250+

全球第二大加密交易所FTX,近期釀出破產危機。圖片來源/FTX_Official
全球第二大加密交易所FTX,近期釀出破產危機。圖片來源/FTX_Official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全球第二大加密交易所FTX最近釀破產風暴,美國、台灣都是重災區,然而,FTX先前併購日本當地交易所,後改名為FTX Japan的部分,用戶相比其他地區而言可能保障更多!且近期有消息指出,用戶資產更可望於年內領回。以多年在日本的研究和觀察,日本這方面確實有幾點關鍵監理和內控要求,讓相關業者與幣圈玩家得以躲過較大之衝擊。

全球第二大加密交易所FTX,近期釀出破產危機,包括美國華爾街機構、新加坡淡馬錫主權基金都是受害者,台灣更成重災區。然而,身為亞洲幣圈領先國之一的日本,FTX在當地有一FTX Japan,用戶跟當地業者於這次所受衝擊相較其他地區而言較小。在日本現場第一手觀察,有幾點原因帶來截然不同結果。

首先,回顧一下FTX事件中的關鍵重點。

FTX創立於2019年5月,在短短2、3年間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的交易所。它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提供多元交易工具而深受許多交易員及用戶喜愛。

11月11日,FTX團隊赫然宣佈,將依據美國破產法進入破產重組程序,創辦人兼執行長SBF 則辭去 CEO 職位,由 芮伊(John J. Ray III) 接任,後續被爆出資金缺口達80億美元以上,有關債權人恐達 100 多萬人!新任CEO並於破產文件上表示,公司財務欠缺財務透明度及失敗的內部控制等等。

 FTX新任CEO芮伊(John J. Ray III)。圖片來源/John J. Ray III推特

FTX新任CEO芮伊(John J. Ray III)。圖片來源/John J. Ray III推特

如此一間估值高達320億美金之公司,卻於11月短短十幾天內一下子破產,引發全球用戶及投資人嘩然。而相關事件,也使得本就因五月Luna事件進入熊市的虛擬通貨產業更加嚴峻,相關產業紛紛表明自身財務狀況,並且許多投資人將自己的資產從交易所中領回,市場信心受損,產業更加進入嚴冬。

FTX雖已進軍日本,當地監管機關出手早化解危機

FTX Japan官網已無法登入。圖片來源/FTX Japan官網

FTX Japan官網已無法登入。圖片來源/FTX Japan官網

事實上,FTX在當地之FTX Japan,早在11月10日有外媒傳聞,FTX有不當挪用用戶資產消息時,日本金融廳就在第一時間發出處分要求FTX Japan說明,並且立即下達停業處分。處分內容大致如下三點:

1. 業務停止命令:不得再接受用戶財產之存放及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及相關保證金之收取存放等等。

2. 業務改善命令:要求FTX Japan應於11月16日以書面提出業務改善計畫並報告金融廳,且於業務改善計畫完成前,應每個月將其處理及實施情形,於次月10日以前,以書面方式提出並報告。這其中包括了:正確掌握用戶資產之存放情況,並應立即採取規劃保全之措施,不得有任何不當消費公司財產之情形;此外,應考慮用戶間之公平性,採取妥善保護用戶資產之措施;針對用戶資產之保管,應使用戶了解並知悉,並應適當且合適地回應用戶。

3. 國內資產保管命令:依據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負債科目扣除非境內居住者負債後之金額,應確保該等金額有足夠之資產存放於日本境內。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此外,下達處分之理由,主要是因為FTX Japan母公司FTX Trading Limited(FTX.com)出事後,並未向用戶說明網站何時再開之日期及母公司方針未明示等。且僅停止用戶之提領,卻未禁止用戶資產的存入等等,故為避免國內資產流出予境外關聯企業,而損害境內投資人及用戶之權益,故下達此處分命令。

當初法規有要求,日本FTX用戶資產獲保障

另外一個讓日本FTX用戶權益獲保障的做法是,FTX Japan於收到行政處分後,後續於11月14日時,也公布自己所保管之虛擬通貨及法幣資產數字,且因為當地法規早要求採取公司及用戶資產分別管理,顯示多數資產是採取信託、或是存放於冷錢包兩種方式妥善保管。FTX Japan也因此透過媒體說明,將於年內再次開放,使用戶得以提領自己的資產等等。

2014就曾有慘痛經驗,日本當地產業記取教訓。

另外,當地相關業者,這次沒受到太多衝擊,其實是因為他們更早就經歷過類似「幣災」。

追溯回2014年,當時全世界最大比特幣交易所Mt.Gox即宣稱因為駭客盜取比特幣,於日本東京申請進行破產程序,引起日本社會和加密貨幣投資人的關注。

圖片來源/Mt.Gox臉書

圖片來源/Mt.Gox臉書

而後日本政府也針對比特幣的性質做了一番討論,並於2017年4月起實施相關法規,成為全球最早對虛擬通貨交易所進行監理的國家。而後在2018年,當時日本的虛擬通貨買賣平台Coincheck及Zaif,亦有發生駭客攻擊等資安事件導致資產流失,也使日本對業者的規範趨嚴。

過去的歷史經驗,使日本法規監理更偏向風險控管和內控制度之建立,規劃要求交易所公司資產和用戶資產分別管理、對用戶說明風險及保持透明度之監理架構。

雖然說,法規限制導致日本發展相比其他國家較慢及不能進行高風險操作,但相比B2C活動而言,在日本於企業間探索區塊鏈發展的B2B活動則較多,於本次FTX事件上風險曝險程度較低,多數交易所也免於此次事件之波及。

FTX的黑天鵝風險:信任不能只看規模

而就我個人看法,本次事件彰顯出來,用戶在使用交易所上,除了使用上的便利性、規模外,也許更應該理解其背後的監理架構、交易所透明度、內控程度等等。因為,縱然中心化交易所再大、再多人使用,還是有倒閉的可能性,中心化機構背後若無透明度及有效之內控制度,都是一個潛在的黑天鵝風險。「大到不能倒」這件事只是迷思。

另外,熱愛將加密貨幣存放在交易所的幣圈玩家們,或許該回頭思考「自己的資產自己保管」,恰恰也是當初比特幣誕生時,對於中心化機構所提出之另一條思考路徑。不然,若要中心化交易所信服於人,就得加上合理之內控與風險控管的制度,方能再次重建產業之信心。

黃亞森
對於跨領域、科技及自學有著高度的興趣,目前朝Coding Lawyer之路邁進。
擅長Fintech、電子支付、行動支付、密碼資產、數位資產等相關法律議題。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