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夜鷹嘯空。剎那裡,土地震顫,火光轟天燒灼。凌晨五點三十分,沈睡的巴格達悚然驚醒,醒在濃煙、烈焰、巨響但黑暗的惡夢裡。
這夜鷹,不是飛禽,而是夜間空襲殺手,美國空軍的F-117隱形戰機。形似蝙蝠,名喚夜鷹,2003年3月20日掠空而過,伊拉克黎明前的五點三十分,自此,成為被烽火烙印的歷史時間。人類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場熱戰,開打於美伊之間。
世紀戰火
序幕就這樣拉起,台灣時間是同日上午十點三十分。
上午八點三十分,戰前臨界點,世界緊繃著神經,在台灣與美國之間,也牽繫著一條密切連線。花蓮靜思精舍的證嚴法師,才從每日例行的志工早會下座,隨即接到來自洛杉磯的電話,慈濟志工全球總督導黃思賢就這一觸即發的戰爭,請示因應作法。這是開戰前兩個小時。
而更早在開戰前十二天,3月8日,緊鄰伊拉克的約旦慈濟人陳秋華,向證嚴法師回報,我國駐外單位已告知當地撤僑。戰爭氣息撲面逼近,有些華僑卻窮得無法避離,陳秋華逐一瞭解,在慈濟基金會的撥款下,幫助了三十六個家庭的撤離旅費。
黃思賢與陳秋華,一在飛彈號令發射的國家,一在飛彈轟擊爆落的鄰國,他們,是證嚴法師的雙眼、雙耳、雙足,在美伊的煙硝局勢?,為證嚴法師去看、去聽、去守護人心。
人類有毀滅的力量,就有撫慰的力量,世界因而不墜。
「暫停一切大型公眾集會,避免搭乘飛機,密集進行社區『愛灑人間』活動,安撫人心。」這是證嚴法師在開戰後第一時間的叮嚀,囑咐宗教處即刻發文至慈濟美國總會及各分支聯絡點。
靜思精舍數位會議室進入倒數讀秒,大愛電視「慈濟新聞深度報導」開播,首集以「在戰亂中看見愛」為主題。如果,美國CNN電視可以把SNG架上坦克車,現場直播槍聲噠噠、彈落塵飛的震撼鏡頭,那麼,世人更需要另一種視覺引領,回到愛中,看見和平。
「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發好願」,大愛電視懸天的九顆衛星,每一顆星上,都是證嚴法師投射給全球慈濟人的愛的功課。
祈願聲起,證嚴法師期許,禱音從花蓮,到全省,貫串海內外慈濟人,環環連動,波波蕩漾,如水光,似氣流,嫋嫋升騰,凝成大氣象,「這叫作祥和效應。不要怕力量小,不要怕聲音微弱,只要人多,從自己的家庭、鄰里、社區開始,天天持續,總會有效應產生。」證嚴法師提醒:「真正的虔誠是與自己的本性佛結合,才能產生力量。」
力量執行在戰地邊境,慈濟身影穿走於紅十字會的羅威德難民收容中心裡。美軍B-25轟炸機飛過頭頂時,慈濟志工正發給小朋友蠟筆和圖畫紙。十歲女孩「娃法」指著她畫紙的最上端,告訴慈濟志工:「這是飛機。」指頭下移到中間的蛋形:「這是炸彈。」最底下的方塊,她說:「這是我家。」
娃法與媽媽、妹妹「荷本」從家中逃難到此,慈濟志工為她們籌募機票,投奔遠在波斯灣的爸爸。當荷本知道即將搭著飛機去和爸爸相聚,她畫了一張圖,這時,她的飛機會笑了,而且還載著一個甜甜的冰淇淋,在天空的兩個太陽下飛翔著。
從威脅到安全,是生存最本始的方向。
最好的教育環境,是人
2003年,對慈濟教育志業而言,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慈濟大學醫學系應屆畢業生一舉拿下醫師國考、高考雙榜首。慈濟投入教育,在此鑲上一頂燦亮的冠冕。
證嚴法師將這份亮麗的成績,歸功於教授嚴格的教學、關懷學生的「慈誠懿德會」、無私付出的大體老師、強調醫術與醫德的濃厚人文環境。
證嚴法師說:「教育的環境非常重要,而最好的環境是人。感恩慈濟人用完整的人文,用長時間陪伴我們的孩子。」這是以人的關懷、付出、薰陶所涵化出來的環境,將境養境,養學生的生命之境。
教育中的珍貴薰習,既用生活作陶冶,也用往生作課本。證嚴法師呼籲「大體捐贈」,已形塑國人將往生身軀「化無用為大用」的生命觀點。這樣的捨身菩薩,全校敬稱為大體老師、無語良師。
在大體解剖上,醫學生蔡鎮吉如此體會:「有家屬來探望他們死去的親人,這使我覺得,原來我們所面對的不再只是一個教具。教具是死的,是不具任何情感,但是教學遺體不同,他來自一個家庭、一個有生命的結構體。他原來是裡面的一個成員,現在卻真實的在我們眼前,但是他和他原有生命結構體之間的聯繫,並未因死亡而斷絕。」
大體老師的無聲說法更上一層,2003年9月,全台首座專為醫學生而設的「模擬實境手術實驗室」啟用,提供慈濟大學醫學系七年級學生,進行四天「急凍大體模擬實境手術教學」。這強調「醫學生的最後一刀、醫生的第一刀」的課程,由慈濟醫學中心醫師群將九大科、二十八套手術術式,傳授給四十八位準醫生。
「我進去現場看,每一位老師的身體像活的一樣,因為回溫,所以有彈性。教授用心在教,學生認真在學。現場有管控室,可以讓每一張床都有同步的教學動作。」證嚴法師在模擬實境手術實驗室中巡看,八位大體老師中,有三位是資深慈濟志工:陳秀鳳、陳燦暉、李宗吉。
陳秀鳳在醫院籌建之初,不僅捐款護持、持續勸募,也承擔醫院志工、懿德媽媽、訪視、人醫會義診等工作。
陳燦暉在慈濟建院前,曾因擔憂證嚴法師的健康,力勸放棄沈重的建院工作。後受證嚴法師堅定意志感動,率先捐出十五兩黃金,成為慈院第一筆建院基金。
而大力護持證嚴法師的企業家李宗吉,慈濟人稱「李爺爺」,布施金錢、投入志工行列、擔任慈濟建築委員、出國賑災,即使後來拄著拐杖,仍然堅持身體力行。
醫學生們在這三位長者身上模擬實境,那是手術的模擬,大愛的實境。陳秀鳳已經回溫的雙腳,有著菩薩道上無可計量的足跡;陳燦暉捐出的十五兩黃金,成為慈濟醫院的硬體,而捐出的身軀,成為慈濟大學的教學軟體,化作知識技術傳輸給醫學生;一生與海息息相關的李宗吉,此時以身作筏,充滿彈性的身軀,出航於慈悲之洋。
曾經是企業家或教授或媽媽,而此刻,在證嚴法師見到他們的最後一面,他們是老師。證嚴法師感念三人:「真是我的貼心弟子啊!他們的一生,點點滴滴都是踏實付出的印記,不會因肉體的消失而抹滅。在我的生命里程碑中,永遠有他們陪伴同行的大德大恩。」
圓的運轉
無始無終,就是一個圓的運轉,一如繞佛。
繞佛時,證嚴法師全場顧視每個人的腳,右腳、左腳,跟著口唸的佛號,如規,如律,如儀。
繞佛是經行,一步一步行走著佛的經教,落實於生活言行,證嚴法師作了引申:「人要改變自己的習氣,一個方法,就是有樣學樣。有人教,有人學;已經學會的人,教後學的人;前面走,後面跟,前前後後一路帶,這就是『對足跡』。」
每一個人都是圓裡的一點,點與點之間銜含運行的秩序,從腳下圓上來,從內心圓出來。人際之間,「人圓、事圓,理就圓」,這是證嚴法師對慈濟人的處世要求。
圓,是一種自我管理。
許多企業家、學者常問:「慈濟這麼大,到底以何為制度?如何作管理?」證嚴法師總是輕描淡寫:「我沒有任何管理,只是常常告訴大家要『自我管理』。我想,最高超的管理,就是要使每個人都能自我管理,這才是真正很美的管理。真是要我歸納,我只有一句話,『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心中的規戒比制度更重要,大家遵行慈濟十戒,謹守崗位,人人互愛,事事感恩,就是自我管理。」
心中的規戒與愛,慈濟人從許多層面在薰習。慈悲喜捨、誠正信實、慈濟十戒等佛教教義所凝聚出來的規範力量之外,再例如衣著外相,「柔和忍辱衣」「慈濟頭」「藍天白雲」,也都在陶冶著自心與外境的關係。
柔和忍辱衣,是慈濟委員身上所穿的深藍色旗袍,證嚴法師取意於《法華經》,期勉以柔和善順對待周遭的人。
慈濟委員的綰髮為髻,慈誠隊員的平頭形象,從頭頂就開始自我管理。
「藍天白雲」最初是慈濟美國分會的志工服,藍色上衣、白色長褲,整齊劃一,後來成為慈濟活動的標誌。
此外,委員的裙裝工作服「八正道」、進入室內隨手攜帶的「鞋袋」、踩在光潔地板上的「襪套」,都是在秩序中,涵養對人的尊重與整體感。
團體的標誌性,形成了一種符號呈現與共同語言,進而塑造了組織文化,內蘊組織的核心價值。
慈濟的歲月周而復始、不斷圓轉,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運行的軌則,彷如宇宙的星球。證嚴法師是恆星,慈濟人是行星,行星環繞恆星,有公轉,也有自轉——時時刻刻永不脫離公轉的軌道,分分秒秒也都在自轉之中,自我轉動著愛與智慧,服務人群,成長慧命。
《證嚴法師 琉璃同心圓》
作者:潘煊
天下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2004年8月20日
定價: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