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OP27上,吐瓦魯代表在逐漸被海水淹沒的吐瓦魯海岸模擬背景中,宣布自己的國家即將全面雲端化,以保留其文化和一切曾經存在的痕跡,供後世持續發展、保存,創新構想引全球媒體關注,但,這一切都是該國絕望中求生存的不得不。帛琉、馬紹爾群島等台灣島國友邦,也正一一面臨被淹沒的危機。台灣政府外交的付出可能也被沉沒。
吐瓦魯將成為世界第一個存在元宇宙內的國家。吐瓦魯前司法部長和現任駐斐濟高級專員阿比內爾(Eselealofa Apinelu)表示:「人民始終需要一個稱為吐瓦魯的地方,虛擬國家是最終的選擇。」她認為吐瓦魯的人民,不該時時活在被海平面吞噬的恐懼中;仍應有空間對自己的未來懷抱想望。不過創造吐瓦魯的數位分身並不簡單,除了基本的技術與資金問題,更需考量移民法規,以及虛擬資料仍會造成可觀碳排量的問題。
由九個島礁群所組成的吐瓦魯位於西南太平洋,也就是菲律賓、印尼和夏威夷中間的海域,吐瓦魯、帛琉、諾魯與馬紹爾群島地處鄰近,皆為台灣的太平洋島國友邦,也共同為氣候變遷所苦。
帛琉農田遭海侵蝕
COP27前一週,帛琉才剛遭遇嚴重的風暴,許多基礎建設遭到破壞,總統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在會議上發表了一份嚴正的聲明:「直接把我們炸掉,或許會是更簡單的宿命。」
儘管相較吐瓦魯、諾魯和馬紹爾群島,帛琉國土更大、更集中,但這無法令其得以避免氣候變遷帶來的糧食危機,「海平面正在上升,侵蝕著我們的海岸線,淹沒了芋頭田和農場。」惠恕仁也提到,2023年夏天的乾旱與極端高溫已經對國內民生和經濟造成威脅。
諾魯珊瑚白化速度驚人
諾魯雖然擁有較高的海拔,但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的嚴肅程度不遜於其他島國,「除了失敗,很難再想到其他方式形容目前氣候策略的實施結果。」諾魯氣候變遷部長加達布(Rennier Stanislaus Gadabu)當面對著其他參與COP27峰會的的領導人提出如此批判,認為掌握實權的大國,絲毫不在乎太平洋島國現正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諾魯的珊瑚急劇白化,這對該國的漁業造成極大影響,從而損害國家經濟。
馬紹爾群島也展現出堅決守護家園的意志,「主要碳排放大國:你們在道德或經濟上都將持續虧欠我們。而我們希望這筆債能盡可能地減少,因為我們寧可保留自己的家,也不願被迫遷至你們的家。」馬紹爾自然資源及商務部長希爾克(Hon. John Silk)在COP27的高階會議上致詞,譴責少數人的錯誤決策,影響了馬紹爾公民,也正威脅世界上所有角落。
馬紹爾群島過去曾為破壞性武器試驗場,因此埋有核反應實驗產生的廢棄物,海平面持續上升,不僅將淹沒房屋,亦可能淹沒放射性廢棄物,造成嚴重汙染。
台灣在氣候變遷議題上能動性低
這些太平洋島國疾呼各國不要忘記控制地球升溫在攝氏1.5度內的承諾,也一致呼籲氣候賠償機制的訂定,似乎是受夠了歷年峰會上的光說不練,氣候賠償、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等議題獲得各國重視,甚至COP27因此延遲一日閉幕。
帛琉及諾魯的領導人分別在10月與11月前來台灣訪問,但觀察我國外交部發布之聲明,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仍多聚焦於財政、觀光、教育、農漁業等方面,在氣候變遷上,僅描繪未來願景,缺乏實質合作計畫。
探究背後原因,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無法參與UNFCCC,雖然許多國家支持台灣參與,但我國在氣候變遷議題上能動性低,恐對外交不利。此外,台灣的減碳表現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根據「2022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 2022),台灣在63個國家中排名第57名,仍是吊車尾。
事實上,台灣也屬於海島國家,海平面上升對西南沿海的威脅不容小覷,台南市已投入超過11億經費治水,試圖打造「海綿城市」,但若氣候變遷成常態,城市、國際間的合作以及全體地球公民的環保意識仍至關重要,唯有目標一致,永續方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