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劇情簡介
拉拉住在德國南部小城,自小由聾啞雙親撫養長大。由於拉拉是家中唯一能聽能說的人,八歲時已經是父母與外界的橋樑,負責處理銀行事務、接聽電話、翻譯教師評語和電視劇給父母聽。
一次聖誕節家庭聚會中,拉拉遇見了姑姑克拉麗莎。克拉麗莎美麗熱情,擅長爵士黑管,拉拉非常喜愛這位獨特的姑姑,因而開始學習黑管。父親馬丁眼見妹妹與自己的女兒情誼漸深,心中卻充滿疑慮。因馬丁自小與克拉麗莎不合,她總讓馬丁覺得自卑。
十年後,拉拉已長成亭亭少女,優異的表現讓教師建議拉拉接受專業音樂教育。克拉麗莎希望拉拉搬到柏林同住,也為拉拉在當地音樂學校註冊。拉拉瞞著父母,但在家族聚會中卻引發一場風暴。馬丁悵然若失,因為拉拉的決定等於放棄馬丁而選擇了克拉麗莎。
拉拉搬到柏林和姑姑與姑丈葛瑞格同住,同時準備音樂學校的入學考試。拉拉遇見湯姆後,瞭解自己不必生活在陰影中,過去只是一段不尋常的童年。拉拉因母喪回家後,體認到自己對父親的責任,卻也因而備感沮喪。
一場激烈爭吵後,拉拉決定永遠離開這個家,回到柏林。在拉拉入學考試當天,父親出其不意地出現,看著女兒第一次登台。「『聽』和『瞭解』是不同的,」他用手語告訴拉拉。拉拉和父親終於尋得彼此世界的交集。
二、討論題綱
1.任何組織都會擁有多數的寂靜族群(silent majority),由於職位的關係,他們在組織內沒有公共舞台可以抒發己見。做為一個組織的管理者,你有何對策?
2.組織成員的自我成長與組織發展目標常有衝突,如果你是主管,你會如何解決問題?如果是員工,又會有何處方?
三、討論內容
本片開頭是寧靜的湖面,因溜冰鞋的劃入而破壞了寂靜,是否意味著,導演要帶著觀眾走出寂靜;黑管的音樂低沈、狂野、憂傷、嗚咽,聲音充滿著無可奈何,就像拉拉生命中也充滿著無可奈何一樣。
片中以聾啞人來描述寂靜族群,是非常恰當的,因為聾啞人表面雖然平靜,內心卻波濤洶湧且難以捉摸。相同的,企業中寂靜族群的聲音不被重視,沒機會表達意見,漸漸的,因為理念的不同,會對管理者的政策不認同,對組織冷漠,既不關心也不想表達,致使組織氣候相當低迷。在片中可以觀察到寂靜族群的型態,譬如:第一種為默默耕耘型,拉拉的母親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對小孩極盡呵護,很不幸的,最後竟因騎乘單車發生意外而過世。
第二種為委曲求全型,姑丈葛瑞格就是代表人物,他並不喜歡黑管音樂,但長期容忍姑姑,可從他與拉拉的談話中:「妳儘管在家練習吹奏黑管,並不會妨害我的寫作,」顯示出委曲求全的心路歷程。
第三種為情緒爆發型,馬丁即是代表者。或許由於聾啞的關係,造成他的自卑感,情緒比較不容易控制,經常在家庭聚會中,表達無法自控的情緒,令周遭人士震驚而又無奈。
第四種為陽奉陰違型,企業組織的管理者,比較需要注意這種類型的人,他們會對上級長官陽奉陰違,私底下破壞搗亂,慫恿員工對抗政策,利用非正式組織力量,以達到他們個人的目的。
文明組織的管理者,若能接納寂靜族群的建議,將有利於政策的決定與推行,並可化阻力為助力。管理者與寂靜族群的彼此瞭解,可以透過幾種途徑來達成。
首先,運用傾聽的技巧,才可能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在寂靜中聽見了屬於自己的曲子與心跳,觸動家庭的酸甜苦辣,他們互相瞭解但總不多話,這就是家庭的本質。拉拉男友湯姆說:「蜜蜂也是聾子,它們是用觸角來感覺心跳,」是否意謂著文明組織(civilized organization)的管理者,在某個角度而言,他的耳朵就像蜜蜂一樣聽不見,需要他用觸角去感受寂靜族群的聲音。另外,也是聾啞學校老師的湯姆在片中帶領著聾啞學生,趴在地板感覺音波的震動,而使這些聾啞學生起身跳舞,這就是發展傾聽技巧的方式之一。
其次,用對方聽得懂的話來溝通。聽和說都是溝通上不可或缺的,如果,只顧提出自己意見,而沒讓其他人發表意見,就會造成溝通的不良,因此,領導人要如何讓寂靜族群抒發己見,就得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來溝通,如此才有助於化解衝突。
當然,管理者須具備寬宏的同理心,而且不放棄任何雙向的溝通機會,片中姑姑送拉拉的妹妹回家時碰到馬丁,與馬丁的會面過程,即顯示彼此的同理心正向上提升而進一步融合諒解。又如,馬丁在拉拉入學考試當天,出其不意的在考場出現,來為拉拉加油,看到女兒在台上演奏,雖然聽不見演奏的聲音,但是,他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因為,「聽」得到並不代表「瞭解」,在他們用手語交談後,誤會化解了,心靈也有了交集。
任何組織皆有寂靜族群,但透過上述方式,可以逐漸形成良性而正面的組織氣候。組織氣候的良性循環會使企業更有凝聚力,進而帶動企業的成長,達成組織的發展目標。不過,為了達到理想,員工個人的生涯目標有時難免會被犧牲與妥協。在這種情況之下,成功的領導者,必須兼顧融合組織與員工的目標,不應只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弱點上,而是要去思考別人的看法,以對方的立場為考量,衝突自然容易化解。
總之,如果組織與員工的目標有衝突時,應視衝突為一種成長的機會,衝突不只是一種表象,管理者應致力挖掘背後所隱藏的和平契機,畢竟,化解衝突的過程不單只在解決問題,而在於改善彼此的關係,以期帶來更大的和平。
(本文內容取自台大醫院「看電影學管理」組織學習平台,由張榮宗整理,作者改寫,作者為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兼管理學院院長,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