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林森北路商圈三十二年,老字號華泰王子飯店一直是日本觀光客的最愛。
不管日本旅客來台人數如何下滑,華泰始終維持高達七成的日本房客。可以歸功於與日本王子飯店結盟的優勢發酵,但是絕不能忽略董事長陳天貴獨到的經營哲學。
「做生意要憑感覺,」很難想像,像老一輩台灣人內斂的陳天貴,對市場觀察敏銳,觀念一點也不傳統。陳天貴進一步分析,雖然是靠感覺,也不能無忌憚地往前走,永遠得保持彈性,懂得轉彎。
也因此,華泰開始向外延伸,經營自創品牌餐廳華漾,下一步則準備進軍大直的宴會市場,「一年開一家餐廳也不無可能,」陳天貴抿起嘴微笑。
Q:為什麼華泰三十二年來每年平均獲利20%,有什麼經營哲學?
A:我們上下溝通的管道很簡單,組織也沒有那麼複雜,該做的事就要做,如果做不完整,就再追蹤一下。
Q:最近日本觀光客逐年下滑,為什麼你們的日本客還能占到七成?
A:早期從美軍顧問團開始,美國大兵就到台灣度假,接著馬尼拉、菲律賓的華僑旅客進來,就有中央、富都、統一和華國旅社成立,華僑很敢花錢,當時台灣鼎盛的舞廳全是華僑,但我卻把市場鎖定在消費低、所得高的日本觀光客。不出所料,二十年前台灣經濟持續攀高,華僑全被比下去,消費水準就無法如同以往般闊綽,後來觀光市場反而都是日本人的天下。
雖然現在日本觀光客來台人數下滑,但是我們經營得不錯,再加上與日本最大飯店集團王子飯店結盟的優勢,住房率維持正常,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Q:怎麼會開華漾餐廳?
A:想試著移動版塊,我們在林森北路這個商圈也做很久了,累積了一定的品牌和能力,希望能再擴大。
Q:為什麼不開連鎖飯店?
A:飯店的成本高,再加上勞基法改變,成本也跟著增加,雖然成本是所有飯店一起增加,但還是要有調適期。
Q:餐飲業的成本雖低,但競爭卻非常激烈?
A:要看你品牌和組織,我們會到101開餐廳,說起來也是老天爺特別安排,只是聽到消息說101有空間出租,我和餐飲部協理看過,就決定進駐。那是人家挑剩的空間,也是唯一的空間,根本沒有選擇。
Q:雖是如此,但華漾也經營得不錯啊?
A:概念要隨時調整,我們一直反覆修正設計圖,就連菜單都是,本來華漾的設計是五、六個人的合菜,但裝修過程,我每天到現場感受商場氣氛,就決定改成套餐。做生意一定要去感覺,感覺不對,就要趕快調整。
Q:美麗華購物中心的宴會餐廳跟華漾的風格有何不同?
A:恐怕又是另外一種氣氛,美麗華有五百坪的空間,我們為了搶攻宴會市場,不管燈光的變化、舞台的布置或是數位投影,都會有一些改變。觀念和方向我會思考,設計的部分就交由團隊動腦。
Q:除了往外延伸品牌,華泰內部的軟硬體也不斷改變?
A:我們陸續花了五年裝修,資金投入相當大,但設備更新,腦袋也要創新,所以我們經理級的幹部也都大換血。在業務上我們引進歌劇,餐飲部也開始做外燴外賣,還有擴大婚宴和開會市場。
將來的社會,發展連鎖性品牌很重點,單打獨鬥會很難生存,所以你的品牌和知名度也要能夠擴充。
但也不是說無窮盡走一條路,要有彈性,隨時懂得轉彎,如果擴張太多宴會場地,將來出生率和結婚率下降,誰要來辦婚宴?
Q:當初怎麼會從鐵工廠轉來做飯店?
A:我本科念企管,很早就開始做生意。早期這邊是鐵工廠,後來都市發展後,工廠搬到內湖,當時有觀光事業的需求,就蓋了華泰,連飯店的內裝都是我一個人跑到高雄,從廢棄郵輪上拆下來,再用卡車運回台北。
Q:所以你當初對經營飯店算是外行?
A:外行有什麼關係,自己要認真做,做什麼要像什麼,開始經營華泰的頭兩、三年都住在飯店,連過年都沒出去。當時是手動收銀機,晚上還得查帳,有時候查不出來,熬個兩天兩夜也常有。
Q:去年大環境不好,有受到影響嗎?
A:前年營收將近4億元,去年大概少了新台幣3000、4000萬元,今年第一季很好,不過如果想恢復到前年的水準,可能還要再努力。
今年華漾應該可以貢獻7000、8000萬元,等到美麗華開幕,兩個加起來應該會有2億元,比一個餐飲部的營業額再多一點。
Q:餐飲本來就是華泰飯店的強項?
A:但餐飲的固定成本高,客房的固定成本低,像我們餐飲的固定成本已經分攤得差不多,獲利應該會比去年、前年都好一點。
Q:現在有沒有新的投資案?
A:有在談,但還沒有曝光,主要是餐飲的部分。做飯店很辛苦,還要再等好的機會,走餐飲比較快,像我們已經跨過門檻,就比較不會怕。(王一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