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誠信仍是最後一把尺

守寍寍
user

守寍寍

2004-08-19

瀏覽數 20,900+

誠信仍是最後一把尺
 

本文出自 2004 / 8月號雜誌 第218期遠見雜誌

博達事件撼動台灣證券市場,引發各界質疑公司經營者的誠信。雖然案情尚未水落石出,但可確定的是,企業或負責人種下「不誠實」的因,後果不僅企業要承擔,投資大眾賠進去的金錢與精神更是社會的痛。

一九九八年七月亞洲金融風暴與經濟不景氣重創台灣企業,一年內有將近三十家企業集團發生財務危機,有的公司重整成功(如東隆五金),有的卻從此在股市消失(如大中鋼鐵)。歸納其出事原因,內在人謀不臧遠超過外在景氣不佳,品德儼然成為衡量企業的最後一把標尺。

《史隆管理評論》指出,企業不誠實帶來的第一個不良後果是信譽低落:某家曾以一元機票,在航空業叱吒風雲的財團,今年初試圖在台中推出豪宅案翻身,但負責人曾因財務危機遭判刑的背景經媒體披露後,立刻造成買家走避以致銷售成績不佳。

《史隆管理評論》也發現,重獲信任的方法就是持續展現公司新樹立的廉潔之風:某家曾被借殼上市的電子公司,上個月就聘請一位素有廉吏之稱的政府卸任財經官員出任董事,資深媒體人認為,此舉藉由外部形象提升公司名譽的意圖極為明顯。

企業不誠實導致的第二項不良後果——員工因為和公司的價值觀不合而求去,也在博達科技上演。博達科技上市不到五年,財務主管先後離職,發言人也遭到更換,高階主管流動率奇高;甚至連負責簽證的會計師都數度更換。外界甚至懷疑,會計師是因為拒絕配合公司調整帳務而遭到撤換。

台灣七年內四十三起求償案

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曾經整理一九九八年下半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新巨群集團、廣三集團、禾豐集團、台中精機、中強電子、安鋒集團等多家發生財務危機的個案,結果發現有接近一半的企業集團,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與公司或負責人不誠實有極大關聯,而這些公司亦付出慘痛代價(詳見附表)。

投資人的損失更是難以數計。根據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簡稱投資人保護中心)統計,到二○○四年六月底為止,至少有四十三宗個案透過證基會與投資人保護中心進行訴訟或協調處理、求償金額超過四十五億元。

「實際損失金額恐怕超過四十五億的十倍!」在證交所副總經理任內經歷金融危機的投資人保護中心董事長朱兆銓估算。遭求償的企業更不乏早期風光一時的電子股訊碟。目前個案累積求償人數近萬人,投資人保護中心預估,博達案一旦開放登記求償,人數可能創下單一個案的新高。

證交所研究發現,公司在發生財務危機前一年與前兩年,股權結構與董事會組成都會出現變動。換句話說,公司監理的機能愈差,發生財務危機的機率就愈高。

尤其當上市公司家族成員占董事會比例愈高、董事長與總經理具有親屬關係,公司財務危機發生的機率愈大。證交所認為,這將會衍生核心代理問題。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此外,董監事與大股東質押比率愈高,公司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也愈高。禾豐集團,便因大股東拿股票向銀行質押借款,為避免股價下跌補繳擔保品積極護盤,未料行情急轉直下股價愈護愈低,最後把家產及信譽都賠進去。

為防止企業利用交叉持股等不當方式炒作股價、中飽大股東私囊,公司法乾脆明文禁止交叉持股,並推出庫藏股的配套措施,讓公司能夠正大光明買回自家股票。

另一方面,證交所也建議比照國外「公司治理」機制設立獨立董事。時至今日,獨立董事幾已成為上市櫃公司的「基本配備」,卻仍無法遏阻不誠實企業上自負責人、下至員工共同「五鬼搬運」掏空公司資產的醜行;自然更難以扭轉投資人信心危機。

假象反而比真象好看?

「真象雖然不好看,但畢竟禁得起考驗,」多位在上市電子公司任職的財會主管不諱言,為了營造下個月營收創新高的佳音,最常見的作法是把本月該出的貨延至下月再出,總出貨量不變,只是時間點巧妙轉移。而這還算是「善意」的作法。

博達出事後,二○○三年應收帳款收現天數高達一百九十二天,成為近期投資界拿來判讀企業營運風險的指標。但一位精通財務報表的證券業高層就說,企業若將天數「調整」為九十天,還款日期屆滿前再塞貨給客戶,同時加開一張九十天的票子,如此循環,既可維持九十天的漂亮數字,還營造營收虛增的假象。投資人實在要留心。

《華爾街日報》頭版編輯詹姆斯.史都華(James B. Stewart)在其著作《股市大盜》書中提到,單是貪婪之心還不至於有這麼大的殺傷力,一切都是貪婪加上市場運作失衡付出的代價。企業經營階層為了股價而在財報上動手腳,又何嘗不是貪婪之心作祟?

「最後還是要回歸到誠信問題!」投資人保護中心董事長朱兆銓感歎,制度再完美仍有漏洞,是負責執行制度的那個「人」,其品格決定制度能否充分落實。正如同美國的「沙賓法案」在恩隆案爆發後迅速通過,希望能重建投資人對股市信心,又有誰會注意到該法案的所有內容早在十餘年前便已完備呢?

博達案已嚴重擾亂台灣金融市場秩序、重挫投資人信心。財政部次長陳樹因而在一次公開場合中提到,台灣要建立的是金融的公民社會,各金融機構都要拿出品德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林蒼祥則直指國內金融監理制度出了問題,才使得有心人士利用資訊揭露及海外帳務的不透明,大玩數字遊戲。

歷經證交所副總經理、證期會(七月一日已改制為證期局)主委等職位的朱兆銓,看遍了企業為求業績,使出的各種招術。朱兆銓語重心長指出,所有的規定如果沒有誠信做為後盾,這些規範等於零。畢竟「再怎麼樣嚴謹的規範都有辦法應付規避,善惡存乎一心,」朱兆銓說,這真的是良心問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