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KitKat 巧克力大玩諧音哏,逆勢轉型為日本青少年最愛零食

從人類學視角帶出未來思考。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2-11-06

瀏覽數 26,450+

《穀倉效應2:未來思考》/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穀倉效應2:未來思考》/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雀巢 KitKat 巧克力如何從商品的日文諧音切入,讓巧克力成功與「消費者文化」同步,轉型為日本青少年最愛的零食。(本文摘自《穀倉效應2:未來思考》一書,作者為吉蓮.邰蒂,以下為摘文。)

20世紀時,Kit Kat 似乎是十足「英國」的食品。Kit Kat 來自約瑟夫.朗崔(Joseph Rowntree)創立的糖果公司(公司是以創辦人姓名命名)。朗崔是維多利亞時期的貴格會教徒,在當時,Kit Kat 巧克力磚對英國工廠勞工宣傳的廣告標語是:「休息一下,來片 Kit Kat」、「英國最大的小餐點」。

1970年代,朗崔公司(日後跟英國麥金塔(Mackintosh)集團合併)運用英國品牌的行銷方式,把這款點心出口到其他國家,日本即是其一。Kit Kat 在日本銷售平平,因為媽媽們多半認為這款點心太甜,不適合給小孩吃。

然而,2001年,日本區 Kit Kat 品牌的行銷高階主管注意到一個怪異的發展:Kit Kat 銷量通常十分穩定,但是到了12月、1月、2月,南部的九州銷量卻激增了,其中並沒有顯而易見的原因。

當地主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九州的青少年和大學生注意到「Kit Kat」的音很像九州方言的「kitto katsu」,意思是「必勝」,所以學生想買 Kit Kat 巧克力磚,當成大學和高中入學考試的幸運符。這種學力測驗在12月至2月間舉行。

日本雀巢神戶地區分公司團隊起初覺得這道文化難題(或稱突變)不具有實際價值。位於瑞士沃韋的公司總部在全球品牌行銷方面有嚴格的規定,所以該款點心在日本不能改名為 kitto katsu(必勝)巧克力磚。

然而,重要的關頭卻出了新聞。當地商學院教授菲利浦.蘇蓋(Philip Sugai)指出,Kit Kat 在日本的銷售量不佳,雀巢高階主管壓力很大,非得找出新的策略才行。

Kit Kat 在日本銷售平平,原本的廣告標語「休息一下,來片 Kit Kat」並未吸引消費者注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Kit Kat 在日本銷售平平,原本的廣告標語「休息一下,來片 Kit Kat」並未吸引消費者注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休息一下」的行銷口號在日本行不通,消費者調查並未解釋箇中原因,於是行銷團隊進行實驗,不直接問購物者「休息一下」有什麼問題,而是請青少年拍照表現他們對這個口號的解讀,並把照片貼在板子上,然後請他們在未受指示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主張解釋。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這種做法最先出現在20世紀晚期的美國行銷圈,借用了民族誌研究法的一些概念。在當時,跨足日本的西方公司亟欲採用該種做法,畢竟跨文化衝突經常讓人摸不著頭緒。

從青少年拍的相片看來,他們休息時會聽音樂、在腳趾上塗指甲油、睡覺等等,就是沒有人會吃巧克力。這揭露出一項重點:日本應試學生認為,吃巧克力「休息一下」,毫無放鬆的感覺。學生渴望的就只有時間真的很長的那種充分休息。

日本雀巢行銷部部長高岡浩三(Kohzoh Takaoka)跟石橋昌文(Masafumi Ishibashi)、槇亮次(Ryoji Maki)等同仁因此決定淡化「休息一下」的口號,改而使用「Kit(to) Sakura Saku!」(櫻花必會盛開!)──意思是「願望成真」,還搭配櫻花(sakura)的圖片。

雀巢總部的高階主管要是看見,可能會覺得那就只是漂亮的圖片罷了。不過,在日本,櫻花是考試順利的象徵符號。日本雀巢團隊要在不違反瑞士高層的規定下進行 Kit Kat 品牌再造,櫻花的行銷活動已經夠好了。

接著,日本雀巢團隊說服考場附近的旅館免費發送 Kit Kat 巧克力給客人,還附贈一張寫著「櫻花必會盛開」的明信片。石橋昌文日後告訴我:「當時我們沒向總部說明我們的做法,因為我們知道,他們會覺得很奇怪。我們想要悄悄開始,看有沒有效果。」

 《穀倉效應2:未來思考 數據失能、科技冷漠的 VUCA 時代,破除專業框架,擴展人生事業新格局》,作者:吉蓮.邰蒂,三采文化出版

《穀倉效應2:未來思考 數據失能、科技冷漠的 VUCA 時代,破除專業框架,擴展人生事業新格局》,作者:吉蓮.邰蒂,三采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數位專題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近年「海線五雄」沙鹿、龍井、梧棲、清水和大肚迅速崛起,能源、高科技、金融業紛紛進駐,龐大投資額正湧向海線城市,市府的「富市臺中」計畫,大力招商,讓海線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新廊帶。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