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電視台總監 姚仁祿:倫理道德在台灣
有個人拿了一個盒子,問佛祖為什麼這個盒子打開時那麼香?佛祖回答說,因為這個盒子長久以來放的是香味的東西,若去聞長期以來就放著生魚的盒子,就會有腥味。如果我們不斷傳達給觀眾的訊息是健康的,我想我們的觀眾在心理上也會比較健康。
營利與非營利事業的立場有什麼不同?在台灣電視生態中,大家最重視的就是七點到十點的黃金時段,大家都認為收視率與媒體良知無法同時並存,大愛電視台成立的目的,就是想證明這個基本假設是錯誤的。
有人會說因為大愛沒有廣告壓力,因此可以本著媒體良知來做節目。幾年前我和同業主管聊天時,他們都會說,「姚先生啊,你的運氣真好,因為你完全不用管收視率,」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注意收視率,原因就是希望能多製作好的節目,而這些節目都有很高的收視率。
經過多年的努力,根據尼爾森收視調查,大愛在黃金時段的收視率不輸HBO、公視,甚至超過。我們發現觀眾是在等待一個可以親近的節目,所以倫理道德在台灣一定談得動,沒有談不動的道理。
天下有很多明明是事實,但還是可以去改變的事情。我本身是學設計的,怎樣去設計一個outstanding architecture(出色的建築)是從小的夢想。地心引力與空間設計是衝突點,通常隨便蓋的房子就是對地心引力投降、認為地心引力是對手,能夠應付就好,而不是去欣賞地心引力。
再普通一點的房子是被動躲開地心引力,很多企業經營就像這樣,要課稅就躲,要社會服務也躲,如果真的要給,也只是給一點而已,那是很普通的思想。難道我們真的一點創意也沒有?只能在這個小圈圈裡打轉了嗎?應該不是。
你要去欣賞,欣賞就是無關好壞、只看特性,才能表現地心引力的力之美,產生特殊的設計,就像雪梨歌劇院就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建築,將地心引力用在最美的地方,一個力量來的時候我們怎麼樣去利用它,這就是關鍵。倫理管理就是一種欣賞社會各種力量的美,在我們的社會上有很多非常好的條件,我們可以把它們經營的很好。
我剛要去大愛時,問上人我該怎麼管理?上人回答說: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戒就是簡單易懂的規矩,愛是欣賞、關懷與讚賞。上人告訴我,你要別人守的規矩自己要做到,你做不到的不要叫別人去守,其實「戒」就是戒管理者自己,也就是帶頭的人守規矩,不守規矩的人自然做不下去,這是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剛有人問如果是老闆不道德,員工應該離職嗎?如果政府首長不道德,人民應該移民嗎?大愛電視台每天在做的事就是希望透過每天二十四小時的播出,改變不道德的人。我的回答是,如果老闆不道德,就請他看大愛電視台。移民是千萬不要做,因為移到哪裡都一樣,在這裡會發生的問題,在別的地方也一樣會發生。人必須經常存著一個善良意念,我們要改變的是人心,而不是要逃到哪裡。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黃達夫:每個人都有美的那一面
我覺得「企業品德」其實牽涉到三個層面,一個是個人,再來是他所屬的機構,最後是他所處的社會。
這三者的價值觀如果是一致的話,那麼「企業品德管理」就好辦了。但是,根據我這十五年在國內工作的經驗,我發現最大的問題是社會價值觀的混淆。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就來談病人送紅包的問題。為什麼這個問題一直有人詬病它,可是卻又繼續普遍的存在呢?很大的原因就是這個社會容許它的存在,在這個社會中間,很多人還認為這是人情之常,對這件事沒有很清楚的價值判斷,不認為它是種嚴重的、不道德的行為,所以,就很難根除。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這個社會對「非營利事業」也沒有很清楚的概念,經常分不清楚它跟一般企業有什麼不同。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以為任何事業的終極目標都是獲利。經營大師杜拉克(Peter Drucker)其實說得很清楚,他說教育、醫療、宗教、社服等工作是非營利事業。其經營目標是在「改變生命」,而不是追求利潤。但是,在國內對非營利事業一直沒有這種清楚的價值觀。所以,在國內雜誌的「企業排行榜」中,將醫院以獲利能力排行,市政府也以市立醫院的獲利能力決定優劣。
哈佛醫學院教育長曾說,「如果你在哈佛醫學院學的東西不見容於這個社會,那就請你站起來改變這個社會吧!」這句話我送給台大的畢業生,今天也與大家分享。
假如我們現在碰到不好的法律,一定也要起來改變它。所以,假如我們的老闆不道德,或是我們的官員不道德,我們一定要讓他知道。
有時候,讓他知道不一定就會沒飯吃,他如果醒過來了,就會改變他的作法,這也就是我們從事教育的人一直想要做的事。
我很幸運從事醫療的工作,雖然常會碰到生命和死亡交接的時候,我會為他們的表現而感動、哭泣,更讓我確定人性是美的。我常對我的醫學生講,人性常有自私點,但是我們也有不自私的點,兩種特性常常是同時存在。所以,任何機構如果對它員工的行為有所期待,就必須從這個機構與它的員工之間的互動中去獲得員工的承諾,激發員工的熱情。(林靜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