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很早便獨立於宏碁集團之外的子公司,展碁尷尬的定位,也曾讓他們與母集團非常疏遠。如今,展碁找回了與母集團間的連結,更成為陳俊聖接任董事長後,宏碁小虎隊中第一個上市的成員,他們怎麼做到的?
「外面的人認為我們是宏碁人,宏碁認為我們是嫁出去的人,你不覺得展碁很尷尬嗎?」展碁國際總經理林佳璋,談起身上所背負的「特殊身份」,語氣中還留有一絲無奈,但過去幾年,一切已轉化成讓他們成長茁壯、拚到上市的養分。
成立於1977年的展碁,是宏碁集團旗下的3C專業通路代理商,在國內的地位僅次於聯強。但2000年左右,因著電商、大型通路商蓬勃發展,展碁也曾迎來為期不短的業績停滯期。
2014年,宏碁正逢事業低谷,已連續虧損三年,創辦人施振榮號召天下群雄回歸。1986年即加入宏碁集團、又曾擔任宏碁子公司建智總經理的林佳璋,彼時回鍋,接下帶領展碁轉型的任務。
短短7年拚搏,展碁營收從台幣90多億元,快速攀升至2021年的213億元,整整翻了近2.5倍。2021年,展碁順利掛牌上市,這家總是自嘲被母集團「嫁出去」的子公司,成為陳俊聖上任宏碁董事長、喊出「啟動多元引擎」策略後,第一隻、也是目前唯一拚到上市的「小老虎」。
空降救火,立下上市目標
能有這番成績,不得不提陳俊聖早在2014年便埋下的種子。
「那時候我跟Jason(陳俊聖)面談,我問他:『展碁能不能自己上市?』他說可以,我就回來。」2014年,林佳璋碰上剛接任宏碁全球總裁暨執行長的陳俊聖,兩人同齡、理念一致,一聊便立下上市的目標。
在林佳璋眼中,這位沒包袱、有國際觀、善溝通的新任執行長,為宏碁集團帶來新文化。「第一,他(陳俊聖)願意授權;第二,他願意給機會;第三,他願意給舞台。」林佳璋認為,身為子公司總經理,他該做的,便是拿出實力,回應陳俊聖對他們的信任。
展碁怎麼證明自己?林佳璋強調,所謂轉型,首先是銷售模式的轉型,接下來,更是整個組織結構的轉型。
商模、組織都轉型,定義展碁「新維度」
「品牌是原廠的,客戶是大家的,那代理商的價值在哪裡?」在市場上,展碁同樣得背負「宏家軍」這個讓其他品牌商疑慮的尷尬身份,「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幫助上下游夥伴賺錢。」
林佳璋過去在中國做電商行銷的經歷,幫助他建立起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引流線下成交)的概念,他將這套做法搬來展碁。代理商幫忙在線上引流,對原廠和經銷商來說,都達到了市場溝通的效果,東西自然好賣。
還有一次,展碁眼見某位生意夥伴有經銷遊戲產品的潛力,不斷鼓勵他們拓展產品線,並協助他們調整行銷手法,如今對方也經營得有聲有色。
資源給了上下游,擔不擔心好處都被收割?「我不改變就死了,」林佳璋說得斬釘截鐵。彼時,市場上還有聯強、精技、捷元三位競爭對手,身為墊底的老四,靠著良好的夥伴關係成功突圍。
對外合作,對內也要給予員工機會與舞台。「取勢、明道、優術、樹(塑)人」四個步驟,是林佳璋對內改革的心法,意思是,創新要能夠接地氣,知道該往哪條路走,接著訓練員工的專業技能,最終,則要培育人才、讓他們成長茁壯。
「每一個人有了舞臺,自己往上長,這就是Jason的策略。而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放大他的策略。」
橫向發展「夥伴經濟」,孵育未來「小小虎」
身為代理商,林佳璋也坦言,展碁和其他小老虎少有互補之處,然而,每兩週一次的「老虎會」上,眾人彼此分享經驗,有助於減緩學習曲線,這更是真正意義上的「集團綜效」。
為了變得更強,下一步,展碁也要開始孵育「小小虎」。延續林佳璋對「夥伴關係」的重視,他提出了橫向發展「夥伴經濟」的概念,透過水平整合壯大公司,展碁持股51%的子公司博瑞達正是一例。未來,小小虎不僅有可能從內部創業而來,外部投資的夥伴,也都有機會。
對當年還在宏碁集團裡的林佳璋而言,展碁也只是個「嫁出去」的子公司,沒有業務往來,貧賤富貴都與母集團無關。如今,身份換了,因為身後有陳俊聖這位「串連者」、身旁有一眾兄弟姐妹、更有共生共榮的合作夥伴,展碁不一樣了。
儘管如此,林佳璋仍不忘持續自我鞭策。「大環境助強不助弱,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變強,它才會幫助你。」這段提醒,八年來,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