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空降總裁的百日維新

高聖凱
user

高聖凱

2004-07-01

瀏覽數 18,400+

空降總裁的百日維新
 

本文出自 2004 / 7月號雜誌 第217期遠見雜誌

身高近一百九十公分的應材總裁史賓林特(Mike Splinter)笑聲如洪鐘,穿梭在竹科的辦公室裡格外顯眼。甫從台積電餐敘回來的他,在會議室的走廊上走得飛快,台灣業務主管要加緊腳步才追上。「我們還在適應他走路的速度,」應材台灣區事業服務群總經理余定陸表示。

史賓林特是應材歷任身高最高的總裁,步伐極快的他管理也「高人一等」,更是外資眼中半導體景氣的重要推手。年初他公開提出,未來半導體業每季訂單以5%到10%成長,隔天便帶動外資加碼,那斯達克相關類股齊揚,影響力一點不輸台灣的張忠謀。

應材每年以超過新台幣400億元業績加諸台灣,協力造就晶圓雙雄的千億業績。

台灣也是應材在亞洲最大的市場,幾乎所有國內半導體商都靠應材出貨,去年應材的營收有二成二來自台灣。來自英特爾的史賓林特,去年4月底一上任便飛到台灣密集拜訪客戶,全力支援台積電、聯電等客戶先進設備需求,讓半導體廠及早衝刺產能。業者曾形容,如果應材出貨有狀況,將直接重創國內半導體景氣。

結果,史賓林特一年內便把應材業績由黑翻紅。應材去年營收44.77億美元,名列美國千大企業,他上任後連續三季業績攀升,今年首季營收超過15億美元,成長率高達85%,他的表現被美國《矽谷水星日報》稱為「喚醒半導體業成長的傳奇」。

科技產業的「奇異」

應用材料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商,政府推動的「兩兆」企業:半導體與液晶顯示製造都是應材主要業務,影響力如同奇異之於工業設備。不過應材保持低調,即便台灣子公司創立近二十年,外界的誤解印象常讓員工哭笑不得。應材曾被詢問建築材料價格,因為對方誤認成建築材料公司。余定陸表示,有時交換名片,對方看到應材商標「還以為是味丹食品。」

空降到低調的龍頭企業,史賓林特接任的擔子並不輕。應材營收過去五年來急轉直下,期間全球資遣員工超過五千名。而美國備受崇敬、領導長達二十六年的前執行長摩根(Jim Morgan)去年宣布卸任,當時外界對於應材前途備感憂慮。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起初外界對這位新教頭並不看好,曾形容他如突襲企業的巨獸哥玆拉,猛然跳進強調互信人本的應材會格格不入。不過歷經一年證明,鐵血效率讓這艘企業重艦再度加速起航。

回顧這一年,史賓林特像個塑身師,將應材組織大瘦身,從沈重的航空母艦,轉變為靈活的野戰部隊,讓公司步伐和他一樣加快,「跟上客戶、跟上業績,」他強調。

去年他在台灣首次與負責「黃金級客戶」主管碰面,便送每人一個標示全球各地時間的鐘,印著「時間是唯一的競爭力」。余定陸說,這個新老闆要求速度,與以往很不一樣。從客戶變老闆,史賓林特從客戶角度思考,為應材打通發展活路。他上任第一步,就是打破高金字塔組織結構。將技術與區域分類的部門組織,改為客戶導向架構。史賓林特表示,應材成為客戶的「第三部門」。

以聯電為例,去年決定在新加坡裝設12吋先進設備,在改變新制後,台灣應材的「聯電部門」派了七位同仁,前往新加坡協助裝機,一個多月便完成裝設,比原先時間表提早一倍以上。

史賓林特的第二項改革就是創新流程。過去他在英特爾率先跨入創新技術,成功將0.13微米等製造技術導入成為市場主流。如今他大刀整頓應材製造流程。應材台灣營運中心副總經理劉永生回憶,總裁在矽谷總部常盯著流程圖說,「再快點、快點!」

史賓林特引用汽車生產概念,透過機械模組化與平台共享,原本三台機器才完成的流程,應材整合成單一體系。負責台積電業務的副總經理鄒若齊表示,史賓林特上任三個月內,便將出貨流程縮減近三成時間,客戶都嚇了一跳。

新執行長快速的整頓步伐,讓投資界重新評估半導體業前景。率先調升應材評等的高盛分析師高佛勒(James Covello)指出,半導體設備景氣已步入新的成長循環,應材的組織調整能快速因應新需求。

經過一年的震撼教育,應材在史賓林特改造下變成反應靈敏的野戰部隊,不論景氣的燕子何去何從,應材都能抓緊腳步,成為國內半導體業衝刺業績重要的後勤部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