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出頭歲的單身、工作有成的公司女主管,忙碌工作之餘,對生活品質相當在意,希望在60歲退休、並能在高級退休村生活。因此,努力以儲蓄和保單做為退休金準備。這一波物價大漲,讓她擔心距離60歲退休恐怕準備不足,應該如何調整理財規劃?
經濟獨立是女力世代崛起的關鍵,面臨今年以來物價高漲,通膨時代的來臨,勢必衝擊到這個世代的退休準備。
富達國際最新發布的「2022全球女性投資理財調查」顯示,72%受訪的台灣女性自覺經濟獨立,比例是全球最高,遠高於新加坡、英國、德國等先進國家。
調查也發現,自覺經濟獨立的台灣女性對財務管理的信心卻不足,僅約22%「有信心管理自己的錢」,且「不擔心錢的問題」僅有四分之一(25%);長期財務目標上僅有約三成(33%)有信心「可以達成財務目標」。
定期檢視年齡與資產累積
富達投信行銷及產品策略部資深協理許瓊瑛指出,台灣女性自覺經濟獨立自主的比例是最高,令人眼睛一亮,但對長期退休規劃信心度相對較低,身為女性主管的她,提供「15、30、45」這三個數字做為參考。
15指的是每月(或每年)的薪資收入,至少要有15%的金額存下來做為投資運用;30歲時,檢視資產是否已是收入的兩倍,例如,年收入為百萬,資產是否已達到200萬。至於45是指45歲時達到三倍,依此類推,50歲為6倍;60歲快接近退休時,達到8倍的水準。
從上述的數字檢視,「如果只以儲蓄跟保單做為退休準備,稍嫌保守,理財積極度是不夠的,可能無法達到預期60歲退休的理財規劃,」許瓊瑛建議,面臨退休準備的長期規劃,投資工具的配置可調整為創造收益者占50%(例如儲蓄、保單、股票收益或固定收益型的基金);能創造資本增值者占50%,包含趨勢主題投資與永續投資。
許瓊瑛進一步指出,有別於以往著眼於區域、 國家產業做為投資篩選,趨勢主題投資看的是3至5年或5年以上的長期成長性,例如,未來通訊、 醫療創新、人口趨勢,以及跟氣候變遷相關的永續投資。
女性平均壽命長可考慮退休安養信託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女性平均壽命為84.25歲,為歷年次高,女性更長壽且較男性平均壽命的差距越來越大。
AIA友邦人壽總經理侯文成認為,各國有延後退休年齡的趨勢,處於30至50歲的女力世代,隨著平均餘命延長,「如健康允許,工作收入是最主要的獲利能力;如要維持更好的退休品質,建議擁有本業收入的時間愈長愈好,這才是正確的理財之道。」
他建議,單身的女力世代,可以利用月收的1/3至1/2作為退休規劃,包括醫療需求及退休準備,至於要採取哪些投資工具,首先考慮「變現性」,像是房產不易變現,有緊急資金需求短時間難變現,如貸款也要一段時間才能核貸。
再來是「確定性」,可以保證獲利率,像是保險與定存,但時間會拉長;最後是「方便性」,像是珠寶、骨董這類的資產,無法隨時變現。
侯文成強調,以往保險的死亡險只能在身後領取,現在保險功能多元化,壽險也可以因應未來不同情境而變現,如有長照需求,就拿來支付長照的現金;如退休後身體健康,想要出國旅遊,則成為旅遊基金。
中國信託銀行財富管理產品處處長謝宗權也提醒,隨著長壽風險,除了建構老後的永續金流之外,女性更要思考「一個人」退休準備、老後照護問題,建議可以透過「退休安養信託」,委託人把資金交由金融機構專款專用,不僅可以將老年後的生活照顧細節,例如,給付費用給專業醫療機構、安養機構費用,以及往生後的財產分配都清楚地列入信託合約條款中,後續子女便不會對財產分配有所爭執,做好詳盡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