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婦女論壇截至2003年8月底的統計,總計九萬五千六百三十六名的新竹科學園區員工,女性比率達49.1%,得以與男性員工分庭抗禮。不僅僅是竹科,近年來愈來愈多的女性工程師在研發領域嶄露頭角,她們是工程界一片綠意中最耀眼的玫瑰,讓充滿陽剛的場域裡,多了幾分感性之美。
這群女性工程師不曾以性別自限,也從未輕言妥協;她們自認成功奪標關鍵不在學問,而是要盡其所能;她們喜好接受挑戰——工程人一向對「管理」敬而遠之,不過她們樂於溝通,富同理心,反而將團隊經營得有聲有色;她們也懂得生活情趣,望山眺海之間,各有一套人生哲理。
夜深人靜之際,埋首於實驗室中的她們,除了堅持著理想外,心中還掛記著全力支持她們的家庭。
一同來傾聽,研發鐵娘子的真心細語。
傅竹韻:我不特別,只是盡己所能而已
台積電邏輯技術發展處技術經理傅竹韻,國中畢業後便舉家移民美國,纖瘦的身形,說起話來輕聲細語,不見預期的美式開朗豪邁。「我只是盡己所能,把事做好而已,」然而工程師俐落的性格,在傅竹韻謙遜的言詞之下,卻顯得特別強烈。
傅竹韻是台積科技院今年唯一的女性委員,台積電創立的台積科技院今年是第二屆,其主要目的是拔擢台積電的優秀研發人才。在台積電參與半導體製程研發前後長達近六年(6月2日才滿七年,傅竹韻精準地指出),從0.25微米的製程研發開始,一直到90奈米製程,克服了重重的挑戰,傅竹韻如今獲選為科技委員實當之無愧。
傅竹韻認為男性在邏輯推理上的確會比女性容易通過那道「關卡」,不過「就我的經驗來看,女性做實驗比較細心,」她一貫謹慎地表示,「但這不代表男性做實驗就粗心。」普渡大學畢業,繼續攻讀化學工程碩博士,在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工作兩年之後,便與台積電結下不解之緣。
「我喜歡台積電的文化,」縱使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傅竹韻因為熱愛目前的研發領域,同時也受到董事長張忠謀的精神感召,始終精力充沛,「董事長不是一個全然商業掛帥的人,這和其他企業不同,」傅竹韻認為,工作倫理中的「誠信」對她而言最重要,與客戶的承諾絕對要確實履行,而台積電現階段的製程技術走在世界的最前端,要如何去履行每次「超越自己」的承諾,自是挑戰一件。
如今,不管是公司同仁還是客戶,只要是遇到半導體前段化學氣相沈積(CVD)製程的相關問題,都會向傅竹韻切磋請教,「這就是肯定我的最好方式!」傅竹韻笑了。
也許是因為調和工程研發的緊湊壓力,傅竹韻流露的是質樸優雅氣質,衣著不是強勢專業的黑灰套裝,而是淡淡的米黃絲緞;脂粉未施的臉龐,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年輕了幾歲,「照理講,進入無塵室是要嚴格禁止化妝的,」談保養,傅竹韻想到的還是良率。
性別絕不是人才拔擢上的考量,傅竹韻指出台積電現在即有很多女性工程師,只是擔任高階主管的面孔比較少,「這主要是兩性價值觀的不同,」傅竹韻認為,女性若要在工作與家庭做抉擇,通常是選擇家庭,因此檯面上的傑出工程師多為男性面孔,是價值觀影響了職場生態,而非能力,傅竹韻強調。
曾錙翎:先把人做好,再來分男女
對研發人員來說,「管理是什麼?」始終是個深奧的議題,不管是人際關係的磨合或財務數字的掌控,對於實驗室裡埋首研究的工程師、科學家來說,簡直是另一個龐雜且「不規則」的世界。
不過,勇於嘗試的工研院生醫中心分子生物醫學技術組副組長曾錙翎,卻頗為享受箇中樂趣,「從專注研發到管理團隊,我的眼界更開闊了!」曾錙翎認為,如今科技發展著重在跨領域的整合,以往可能發現單一基因就可以研究一輩子,現在已行不通,如果不能整合各項資源,綜合應用,就會被淘汰。
從研發到管理,曾錙翎面對的是另一種挑戰,「可是我總是躍躍欲試,不會怯步!」
駕駛黑色吉普車的曾錙翎喜歡看山,尤其佐著淡淡山嵐時的青鬱,好似蘊藏無限寶藏亟待探尋。殊不知喜愛嘗試與挑戰的她,出生時卻是早產兒,「錙翎」就是形容她出生時僅一千五百公克的輕盈體重。
不過在生醫領域,曾錙翎卻很有份量。潛心研究基因蛋白體技術,她的研究成果得以應用於肝病相關的早期診斷等等,事實上,蛋白體研究又被視為後基因世代的顯學,曾錙翎帶領的研究團隊自是後勢可期。「人千萬不可以自我設限,」曾錙翎若有所思,「先把『人』做好,再來分男人、女人。」
美國工作十餘年,先後在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國家癌症研究所服務的曾錙翎,自認看過太多職場上陽剛的魯莽行徑,她認為女性雖然也要在工作上力求表現,展現積極,不過優雅的據理力爭才是「文明人的行徑」。
生物科技領域在美國是很競爭的環境,曾錙翎回憶,曾有段時間每天做十八個小時的實驗也不會厭倦,「腦中想的始終只有研究,」曾錙翎說。其實生命中除了對科學真理的追尋之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例如情感生活等等,驀然回首,曾錙翎覺得她得到很多,卻也錯過了不少!
鐵娘子或許強韌,有時卻不免孤獨;午餐時間,曾錙翎會刻意獨自用膳,因為她擔心與組員過於親暱的交情會影響公務的推展,不過這不表示她冷酷。在研發任務的指派上,曾錙翎會考慮組員往後的發展而適性分派工作,「年輕的同仁對將來都有所期望,我會盡己所能幫助他,藉著不同的任務讓他成長,」辦公室一隅的曾錙翎看似冷漠,但其實內心掛記的都是團隊。
易芝玲:研發是一種使命
工程研發一直以來是由男性主導的領域,正因如此,女性的加入格外引人注目,工研院電通所無線通訊技術組組長易芝玲體會最深。
大學時代結交了一群「好哥兒們」的易芝玲,當屆全校包含研究生只有四十五位女生,電子工程學系更是只有她一枝獨秀,「所以囉!有人說我是班寶!」班寶的待遇真是了得,每每男同學都會輪流排班接送易芝玲上下學,甚至天雨了還有專人撐傘,「他們真的很夠意思!」易芝玲回憶。
喜愛讀史的易芝玲認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女性能力上或多或少受到壓抑,不過那是因為以往是體力取向的時代,所以古代的奇女子頂多出了花木蘭一位,稍有腦筋的還被描繪成大奸巨惡,「古代寫史的還不都是男人嘛!」易芝玲打趣道。不過現在是腦力的時代,「兩性間的能力就只是伯仲之間。」
史丹佛研究所畢業後,易芝玲一路從美國AT&T貝爾實驗室爬到AT&T總部決策層峰,始終沒有忘記當初在交大與同學許下「報效國家」的承諾。當工研院提供了一個極具前瞻性的發展空間之後,易芝玲便毅然決然回到國內,前後只花了五個星期安頓新生活,積極程度可見一斑。「父母總是勸我別那麼以天下事為己任!」易芝玲有些懊惱。
「不同於2G、2.5G的代工角色,台灣在3G有很大發展機會,」說到無線通訊,曾經多次在美國國會舉行演講的易芝玲轉而嚴肅,鏗鏘的語氣中還有些激動。然而,談到目前一同奮鬥的組員,已有三個兒子的易芝玲卻笑得很甜,「他們都是我的小朋友,」她說。
易芝玲認為女性主管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溝通,例如任務指派時,她會以解釋代替命令,「當小朋友知道為何而做,才會積極、主動。」不僅如此,易芝玲還會幫離職的組員瞭解新公司資訊,看看新公司是否具有前瞻性,是否「夠正派」,「就好像幫兒子選女朋友!」有位組員因此送了易芝玲一串手工佛珠,感謝她的關心,「其實男生有時是很貼心的!」易芝玲微微笑著。
左宗寧:運動、休閒,讓我衝勁源源不絕
這群研發鐵娘子堅持自己的理想,經年累月過著「朝五晚九」的生活,面對壓力,她們除了坦然面對,紓壓良方也各自不同。
IBM軟體事業處資深研發工程師左宗寧,已經在IBM服務超過十五年,為滿足客戶需求,左宗寧經常需要二十四小時全天候待命,不得放鬆,「例如銀行的金融系統,半夜客戶一通電話,我們就得出現解決問題。」長久處於緊張待命的左宗寧紓壓方法則很前衛——聽演唱會,和著音樂放聲吶喊,「我幾乎每一場演唱會都會參加,」左宗寧數著陶j、費玉清、蔡琴、甄妮,不久之後,她還要參加張信哲和伍思凱的演唱會。
每天戴耳機聽音樂、風雨無阻的慢跑三千公尺,規律的運動和豐富休閒活動,讓左宗寧每天都精力充沛。
1996年新光醫院啟動關連式資料庫服務,當時這類軟體應用在國內醫界算是個全新的嘗試,專攻資料庫設計的左宗寧就全神投入,超過三天沒有闔眼,這樣的體力和耐力其實相當程度是拜運動培養傲人成果,「運動休閒是平衡緊張工作的良藥,」左宗寧中氣十足地表示。
除了運動休閒之外,家庭是左宗寧的另一個重要支柱。左宗寧的兒子是西北大學工業工程系的高材生,女兒也將前往美國攻讀工程相關科系,「我鼓勵他們適性發展,」雖然丈夫會心疼女兒攻讀理工科目,但左宗寧卻絲毫沒有阻攔,「年輕人就是要勇於面對挑戰!」談起家庭,左宗寧露出滿足的微笑。
對左宗寧而言,性別不是工作差異的藉口,無論男女都應在專業技術上精益求精;也因此,她特別喜歡向高難度的系統挑戰。例如在某件銀行建構資料庫系統的案子中,客戶提出了高難度的要求,而左宗寧總是有辦法將系統修正到符合客戶的期望。「興致來了,擋都擋不住!」左宗寧形容著面對難題時的感覺。
古媄君:與優秀團隊合作,是工作上最得意的一刻
新婚的訊連科技核心技術部經理古媄君,直言科技工程師是生活最緊湊的職業,十二天的蜜月假期是古媄君在訊連「7.8年」(計量精確是工程師的共通特質)以來最長的一次連續假期。
從萌芽時期的八人小組就加入訊連至今日的古媄君,對工作的看法始終如一,「成就感是很重要的,看見自己寫的code,藉著產品遍布世界,彷彿自己是科技進步的推手,」古媄君不僅在工程方面有傑出表現,在訊連跨部門的相互工作態度考評競賽中,古媄君還勇奪冠軍,堪稱是訊連的人氣天后。
「在訊連的每位工作伙伴都像是我的家人,」古媄君將榮耀歸於同仁。事實上,重視團隊合作,也是女性工程師得以出類拔萃的重要因素,「一心想把事情做好,不強調個人表現,也許這是一種優點吧!」古媄君有點不確定,然而看看她與研發團隊的互動融洽,就明白「無欲則剛」的意義!
「傾聽、溝通,這是女性的特質,也會是工作的優勢,」工程師出身的她,特別能夠理解客戶與工程師雙方的考量,「過程中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古媄君觀察男性多有「只重結果,不問過程」的管理態度,有時反會忽略許多細節,甚至是團隊和諧,因此她不僅主動追蹤進度,更樂於隨時傾聽同仁的問題。
古媄君認為,女性要勇於追求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不要被性別的窠臼給唬住,在未來的工作領域中,性別迷思將會被打破,那將會是一個強調專業分工的時代,而非性別分工。
這群研發鐵娘子,少了紅妝華服,取而代之的是傲人學歷;少了綺情爛漫,卻多了理性判斷,在各自的崗位上,研發鐵娘子繼續激盪理性與感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