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6日公布,由法國作家安妮.艾諾摘下桂冠,總統馬克宏隨即祝賀。艾諾在兩種社會階級中拉扯,自傳式撰寫生命故事。她今天說,深信人民有力量改變,也將繼續女權抗爭。
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6日揭曉,由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獲得殊榮,是這獎項1901年開始頒發以來,119位得獎者當中第17位女性獲獎者,也是首位法國女作家。
瑞典學院表示,艾諾作品直白簡練,「在她的寫作當中,艾諾不斷從不同角度,檢視一個由性別、語言和階級巨大差異所刻劃的人生」。
得知獲獎後,82歲的艾諾接受瑞典電視台(SVT)訪問時說,「這是極大榮幸,同時帶來極大責任,見證了世界上一種形式的正確性與正義」,並表示諾貝爾獎讓她必須繼續「為女性與被支配者」對抗不公。
艾諾共有30多本著作,內容大多以自傳方式記述她個人或周遭人的生活經歷,以平實筆法呈現性經驗、墮胎、生病與雙親過世等事件。
例如以回憶錄方式撰寫的「空衣櫃」(Les Armoires vides,暫譯)和正在台灣上映的法國電影「正發生」(L'Evènement)靈感都是來自1964年24歲的艾諾非法墮胎,卻不敢告訴家人時所經歷的猶豫、掙扎與痛苦。「正發生」中的女主角文學系學生安妮,與作家本人高度重疊。
另外,「一個女人」(Une Femme)撰寫關於作家母親的故事;獲文學界崇高獎項荷諾多獎(Prix Renaudot)的「位置」(La Place)原型則來自父親。她說,「我寫我關於愛的故事,也活在我的書中」,以及「我有時覺得同時活在兩層世界,一個是真實的,另一個是書寫的」。
艾諾相信寫作的解放力量,且文學可帶來改變,即便不是「立即的行動」。她的書如今仍受法國年輕世代喜愛,她指出,「我的作品仍有生命,有所共鳴。身為作家,這大概是最重要的成就感所在」。
艾諾筆耕近50年,在歐洲文壇舉足輕重,更是多屆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6日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宣布後,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隨即在推特(Twitter)上祝賀。
馬克宏寫道:「50年來,安妮.艾諾撰寫我們國家集體和親密記憶的小說。她的聲音代表了這世紀的女性自由和被遺忘者。」
Annie Ernaux écrit, depuis 50 ans, le roman de la mémoire collective et intime de notre pays. Sa voix est celle de la liberté des femmes et des oubliés du siècle. Elle rejoint par ce sacre le grand cercle de Nobel de notre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 Emmanuel Macron (@EmmanuelMacron) October 6, 2022
值得注意的是,左翼出身的艾諾早在2017年大選前就質疑過馬克宏的銀行家背景,過去幾年更多次批評馬克宏為「高傲的演員」。
她前兩次總統大選都公開支持激進左派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兩人也曾見過面。梅蘭雄今天也在推特上祝賀:「我們喜極而泣。法語文學以細膩而非金錢的語言向世界訴說。」
Annie Ernaux, Nobel de littérature. On en pleure de bonheur. Les lettres francophones parlent au monde une langue délicate qui n'est pas celle de l'argent.
— Jean-Luc Mélenchon (@JLMelenchon) October 6, 2022
安妮.艾諾1940年出生在法國諾曼第區(Normandie)小鎮伊夫托(Yvetot)的勞工家庭。父母在她小時候經營一間家庭式的咖啡廳兼雜貨店,這讓她從小在「各式各樣的對話和語言」間耳濡目染;也很早就意識到隱晦的社會階層,及最難以察覺的社會支配形式。
然而,隨著教育,艾諾成為法語文學教授,完成「社會晉升」,進入布爾喬亞中產世界,但這讓她感覺成了「階級叛逃者」。兩個世界的差距與拉扯讓她背負罪惡、羞辱、後悔與悲憫,卻也造就了她的創作。
關注社會底層與女性困境的艾諾崇拜法國著名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布迪厄探討社會資本與生活中的權力關係,得獎後艾諾感謝布迪厄給予她「寫作通行證」。世界報(Le Monde)文學主編雷利斯(Raphaëlle Leyris)形容其作品「位於文學與社會學的十字路口」。
艾諾今天向法媒說道:「在我心裡,我相信人民能達成一些事情;人民有力量,能為他人帶來一些改變」。她也強調持續女權抗爭的重要性,包括墮胎權,並表示,為此她將奮鬥至「最後一口氣」。
本文轉載自2022.10.07「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