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入CD,打開音量,悠揚的樂聲隨即布滿了整個客廳。4月的早晨,金黃的陽光讓這間位於仁愛路的高級住宅充斥著慵懶的氣氛,然而「彌賽亞」第二樂章的音樂一起,整間屋子馬上就煥然一新,散發出高貴典雅的氣息。
「古典音樂的好處就在於,不同的時間、心情可以聽不同的音樂,永遠不會膩,」說到這裡,博客來網路書店總經理張天立興沖沖的起身,走到他龐大的音樂收藏前,挑選了另一片CD。「海頓的小喇叭協奏曲,最適合早上聽!」小喇叭嘹亮的聲音響起,盪漾在空氣中的餘音,似乎在一瞬間,喚醒了仍然沈睡的一切。
換音樂、換心情,但古典的氣息不變。
1995年創立兩岸三地第一家網路書店,張天立的網路事業只比美國知名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com)晚一年,是台灣電子商務的先驅者。大學念的是台大數學系,在美國拿到電腦和企管雙碩士,還在貝爾實驗室工作四年;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張天立都是不折不扣的科技人、企業人,然而他最鍾情的,卻是恆久不變的古典音樂。
「我很小、很小的時候開始,就跟著父親聽古典音樂了,」張天立已經想不起自己何時開始聽古典音樂,只記得似乎在會說話前,就與聲樂、管絃樂相伴。聽了三、四十年,請他推薦最值得聽的曲子,張天立側頭想想,卻苦笑著搖搖頭,「好聽的實在太多了,小提琴有貝多芬、巴哈,鋼琴有莫札特,再加上聲樂,很多都可以聽一輩子的!」他坦然表示,要找一首「最愛」的曲子,太難了!
收藏了四百多片CD的張天立,環顧家中的音響,又說出了一段故事。「客廳這組音響是大學時代買的,花了10萬元,」他仔細解釋,這套每個音箱有六個喇叭的音響,如何利用相位差的調整,塑造出有震撼力卻不會互相干擾的效果。「我買的東西都不是最頂級的,但是效果一定很好。」10萬元對於二十多年前的大學生,也是筆不小的負擔,「反正我不抽菸、不喝酒,把錢花在最愛的古典音樂上,很值得!」
愛音樂的張天立,甚至在大學時期就擁有兩百多片黑膠唱片。其後他赴美留學、在美國工作後又回到台灣,現在家中擺的,還是大學時那一套音響。「我並不想追求所謂發燒、頂級的設備,重點是音樂,而非音響!」
雖然對古典音樂的旋律熟悉,張天立卻不曾學過任何樂器。「不過我大學時參加過合唱團,最近一年多開始學聲樂,看看能學到什麼程度。」張天立笑著道。不過,他對於每個名家的作曲風格和音樂表現,卻是如數家珍,甚至沒聽過的曲子,只要聽過一回,對於作者、年代、樂曲結構,他就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
「如同作家是用筆在說話,作曲家就是用樂器在說話,整個tone(調性)、manner(風格)都很一致。」看來,古典音樂的素養早已深植在他心中。張天立認為,古典音樂的美學素養,對於他經營電子商務也很有幫助。「做生意不外乎就是設法讓業者本身的產品、服務,和消費者的需求、欲望結合在一起。」他認為這不只是邏輯或科技的運用而已,還需要創意和美學的元素。而古典音樂正好增益了這方面的能力。
此外,在八年的電子商務旅程中,有過泡沫化的疑慮、遇過現金不足的窘境,甚至2001年的納莉颱風還淹沒了博客來的倉庫和辦公室,張天立都是利用聽音樂來撫平挫折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讓自己振作,我的方法就是打開音樂!」他認為,經營網路事業的人,沒有憂慮的權力;聽段古典音樂,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下來,然後,就要再出發。
基於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張天立在四年多前,開始在博客來經營音樂館。「本來只是試試看,沒想到,網路上還真有那麼一群古典音樂的愛好者。」四年來,博客來音樂商品的生意,已經從每月10萬元做到了每月上千萬元營收。
「我覺得有使命,讓更多人能夠欣賞古典音樂之美,」張天立表示,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子商務其實是教育事業。
然而他也承認,台灣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仍然不多。「大部分人還是聽國語流行歌,」張天立苦笑著表示,博客來也因此必須兼顧其他消費者的喜好。不過,他認為比起流行歌、搖滾等其他音樂類型,古典音樂還是有無可取代的特殊之處。
「古典音樂的特殊處,在於它是千變萬化的。像巴哈的曲子,你甚至可以當成搖滾來聽!」張天立指出,相較於今天大多數音樂只有一種主調、一種感覺,古典音樂的「複音」表現(樂曲中有多個音樂調性同時進行),可以讓人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心情下聽,感覺完全不同。真的很難想像,幾百年前的人怎麼能把音樂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
客廳裡播放的音樂又換成輕柔的鋼琴協奏曲。「這是莫札特的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通常適合晚上聽的,」即使在一天繁忙工作即將開始之際,張天立還是抓住空檔,享受了片刻古典音樂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