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貿易戰開打後,中美可能雙贏嗎?

周行一
user

周行一

2022-09-27

瀏覽數 1,10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美國打擊中國絕不手軟,例如晶片禁售已經嚴重影響華為的營運,最近美國更禁止輝達(NVIDIA)等公司生產的高階AI晶片出口至中國,目的在阻撓中國前沿科技的發展,儘管如此,中美在鬥爭中仍掌握雙贏的機會。

最近的雙贏是中美於8月26日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允許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及會計師事務所,將審計底稿和其他數據,讓美方監管人員現場檢查,初期審查地點是香港。

中方表示,中美雙方皆需要監管合作機制,保留中概股在美上市,對投資者及上市公司都有利,是一種多贏的制度安排。

中美貿易戰後,美方減少投資中企 

瑞幸咖啡在中國擴張快速。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

瑞幸咖啡在中國擴張快速。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

中國以國家安全為由,不允許審計資訊被美方檢查已行之有年,以前美國為了吸引中國公司在美上市,長期容忍這個狀況,但是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美方愈來愈傾向於不投資中國企業,加上陸續發生了一些事件,市場預期中國企業必將全面從美國下市,但情勢發展卻南轅北轍。

這些事件包括2020年4月瑞幸咖啡向美國政府坦承財務造假,凸顯美國監理機構無法審計中概股企業的不合理之處,可是諷刺的是,瑞幸在美下市後,在中國大陸營運看好。

另外一個例子是滴滴不顧中國政府希望延緩在美國上市,如期於2021年6月30日上市,接著7月2日就開始受到中國政府在資訊方面的強力監管,最後於2022年6月從美國下市。

為了吸引外國投資人,同時規避政府的監管,許多中國企業採用可變利益實體(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y)的治理架構,即公司是境外註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業務營運實體分離,境外上市實體透過協議方式控制境內業務實體,將境內營運實體的利潤轉移到境外公司的境外投資人。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因中國法規禁止境外投資者直接投資於相關產業,VIE協助外資在不違反大陸外資股權限制的前提下,分享大陸業務的盈利。因為可以獲得急需的國際資金,中國政府對這個架構也長期容忍。

因為中國仍需要外國資金,而且增加本國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及影響力,雖然在VIE架構下無法有效監管在美國上市,營運地點在中國的企業,不但未禁絕VIE,反而於2022年開始要求VIE在海外上市前必須得到批准,但如果違法及損及國家安全,將無法在海外上市。

沒有中企掛牌,美國還算是全球金融中心嗎? 

而美國雖然希望杜絕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以避免提供資金給「敵國」,但是沒有中國企業掛牌,美國還算是全球金融中心嗎?

形勢比人強,歐洲與亞洲的其他金融市場都積極爭取中國企業掛牌,中國企業不會因為不能在美上市而拿不到資金,反而美國的金融中心地位將因此降低。

這個協議顯示,兩個鬥爭非常激烈的國家可以邊打邊互惠。台海的地緣政治風險已高到不易控管的情況,後勢堪虞。

中美可以雙贏,台灣與大陸也可以。「小」國必須比「大」國盡更大努力,才能有雙贏的結果,最近陸委會對大陸四川甘孜地震傷亡災民表達慰問關懷,並願意提供人道救援協助,是個非常好的開始。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特聘教授;原文刊載於《聯合報》;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