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拚命學習有興趣的東西

張忠謀
user

張忠謀

1999-05-15

瀏覽數 5,100+

拚命學習有興趣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大學第一年對我而言,那是最興奮的一年,直到現在我都認為如此。那是整整五十年以前的事,環境時空都不一樣了,可是我還是覺得對那一年毫無遺憾。

那一年對我有兩個很大的意義。第一個是我找到了我的興趣,我的興趣很廣泛,每個大一新鮮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興趣。我那時的興趣並不是在專門的工科方面,可是因為時空環境,使得我還是要去讀工科。但是現在不同了,現在大一新生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就可以去追尋。

此外,建立人生價值觀也是很重要的,這往往比自己的興趣,更能決定你以後的快樂。當然在念大學以前,這些應該都有些基礎了,可是大一那年是滿有決定性的,因為你碰到的人不一樣,大學教授和中學老師也不同,你看到的東西更廣。對每個人而言,大學應該都是新世界的發現。

每個人自然而然都會形成人生價值觀,大學第一年應該給自己一些檢討的機會,要改變還有時間,不然就會晚了。我也不認為人生價值觀很抽象,就是你覺得人生什麼事最重要?

大一那年為什麼對我那麼有意義?是因為我第一年在一個新的國家,這和我的價值觀有很大關連。我以前雖然聽過美國的民主、自由、法治,但這是第一次親身經歷這個經驗。我住在宿舍,朝暮都和同學、教授接觸,他們對人生的態度,也會影響我的價值觀。我身處一個上軌道的社會、第一流的學府,那時也是美國的黃金時期,親身體會我在中學時期就仰慕的民主法治,這對我的興趣、人生觀都有相當的影響。

通識教育和專門教育應該並重

我對於大一新鮮人的建議是,在大學裡面知識還是廣一點比較好。哈佛大學強調liberal education(通識教育),大學當然不能避免專門化,但是通識教育和專門教育應該並重。

我在哈佛大學的第一年很注重通識教育,我那時選了五門課,其中兩門要修通識課程,我選了英文和人文學。英文課不是教入門英文,而是讀二十世紀的現代文學,充分表露美國的現代文化。我會選修人文課程也是機遇,那時哈佛有外國學生顧問,我問他我要選什麼,他不經意地翻了翻選課表,建議我修人文學。這門課使我接觸到從荷馬到十九世紀的西方文學。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我也在這個階段讀了莎士比亞的作品,最近幾年我還看了好幾本莎士比亞劇本。他是一個奇才,他的劇本是很真實的人生,表達出那個時代的歐洲社會。人文學這門課,就是藉每個時代的文學名著,瞭解那個時代的文化。這讓我覺得西方歷史文化有很多寶藏可以尋找。

在課外,我也接觸五○年代的表演藝術,像是芭蕾、戲劇,但主要還是音樂。舉個很小的例子,對我的影響卻不小。那時亞瑟米勒(A. Miller)的劇本《The Death of a Salesman》(推銷員之死)對我的衝擊也很大,傳統應酬、施小惠的推銷方式已經逐漸沒落了,那個推銷員有個相當悲慘的命運。它反映的不只是文學而已,而是社會的現象、趨勢。

我念哈佛大學的時候,一年級新生有一千多人,我住在有一百多人的宿舍,大家都是十七、八歲,都是美國青年的精英,各有不同的興趣,你喜歡什麼,總會找到有同樣興趣的同學。我因為在大陸學過幾年小提琴,一直對古典音樂很有興趣,到了波士頓自然是如魚得水,我就和同學、甚至自己一個人去聽音樂會。

假如我是大一新生,我還是會重複過去的學習歷程,對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拚命學習。我那時並不太參加哈佛的社團活動,因為那可能要花很多時間。

有很多人認為參加社團可以培養領導能力,但我覺得領導並不是一種技巧,領導主要是自己的character 和vision,這兩個要靠自己沈潛培養出來。

成功有很多不同的途徑,我覺得大部分成功的人都是自己培養自己,不需要刻意參加社團活動學習領導技巧,這樣做是捨本逐末。只要充實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培養自己的character、vision,有了這種本錢,將來就有資格做一位領導者。

(張忠謀口述,蕭富元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