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說民進黨的財經白皮書在哪裡,我就很納悶,在野黨才需要提出財經白皮書,執政黨在財經政策上本來就有整套的作法。從綠色矽島國家發展藍圖、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全國經濟發展會議共識、挑戰2008計畫,到新十大建設,有些已經逐步推動,有些還沒做完,也有很多被封在立法院無法動。
綠色矽島計畫揭櫫六大方向: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知識化、永續化和公義化。理念具體落實,是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和經發會的共識。
國家的根本是產業,產業沒競爭力,其他都是假的。現在有大量開發中國家加入國際競爭行列,台灣產業必須走向知識化,否則就沒有競爭力。
為了產業知識化的方向,我們要做很多改革。例如矽谷能聚集產業和人才,聚落效應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附近的柏克萊和史丹佛兩個世界一流的學府更是支持它發展的力量。
台灣的大學無法支持產業發展,如何讓大學研發進一步配合產業需求,未來要再推動。當高級技術人才不夠,就要修改相關規定,引進國外人才,給他們公民權,配偶來台工作權,並安排子女教育等。
國親兩黨過去較不重視永續化,現在也開始重視。生態工法、自行車道、平地造林、平地水庫都是永續化的作法。
民進黨執政後,在公共工程方面做得不錯,每年的工程執行率由以前不到八成,提高到現在九成。
除了追求效率,我們也要追求公義,將來所有國家的所得分配都會惡化,這是全球化必然的趨勢。低技術工人的工資會停留在一定階段,如果他們不願意降低工資,就會失業。
我們發展知識經濟,可以創造更多有錢人,他們可以養更多低技術工人,所得分配惡化就會縮小。例如傳統產業升級後,台灣可以繼續生產高級的帽子、自行車,工人有工作做,還可以有高一點的工資。
執政黨正在推動知識型服務業。我把內需型產業、服務業,統稱為提升生活品質的產業。公共建設、環境品質維護是內需型的產業,休閒旅遊、托嬰保全業等是服務業,這些產業可讓工人有工作做,且可提升生活品質,讓我們享受經濟成果,同時吸引國外高級技術人才來台,一舉三得。
政府推動知識經濟,獎勵研發,已經有成果。這幾年我國國際評比上升,全世界得到的專利數排名第四,每年平均專利數排第二。
四年來公共建設做得不多,因為沒有錢。台灣現在稅收占GNP(國民生產毛額)的比重只有13%,比先進國家18%到20%低很多,政府明知有些建設該做卻沒有錢做。兩年前經發會決定,把未來要做的建設提前做,這必須舉債,五年5000億元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要設法改善投資環境,留住廠商,否則台灣最重要的人才和產業聚落效應就會流失,所以公共工程要趕快做。
以中國現在在兩岸經貿上的重要性,我們不得不讓運輸更方便。陳總統願意談直航,可是在對方不見得同意的情況下,我們要做許多替代措施,所以有小三通,之前我也安排過從琉球那霸飛大陸的路線。
大家都同意直航,只是怎樣的策略規劃可以達成目標。其實現在台灣對中國出口比率及投資額都居世界之冠。
去年執政黨推出「公共服務就業方案」,這項措施有救濟性質,但用意是要勞工繼續工作,讓他們學習,總比直接給救濟好。
國家需要整體的發展策略。政府管的是總體,衡量國家的利益和損失,而不是為一般人個別的利益。只要是對的政策,像綠色矽島計畫,我希望未來不論綠或藍營當選,都能繼續做下去。(林美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