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選舉因素對經濟領先性指標之影響

朱雲鵬、謝邦昌
user

朱雲鵬、謝邦昌

2004-02-01

瀏覽數 19,550+

選舉因素對經濟領先性指標之影響
 

本文出自 2004 / 2月號雜誌 第212期遠見雜誌

台灣的經濟在2003年8月SARS之後,出口恢復快速成長,帶動經濟復甦。目前台灣主要出口市場是中國大陸及美國,而此兩個市場目前持續被看好,所以一般預期台灣經濟應當已經脫離去年的谷底,漸漸回溫。由數字來看,出口增加率由去年7月的4.4%,上升為8月的12.9%,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也由6月的2.33%,上升至10月的8.8%。

景氣如果逐步恢復,各項指標應當均呈穩定上升,但我們發現自去年11月開始,具有領先指標性質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下降了,到12月又出現小跌。我們也看到經建會公布的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於11月出現下降。股價也是如此,上升至11月的高峰之後,開始出現盤整現象。這些指標都具有領先指標的性質,而領先指標的鈍化,意味著台灣走向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可能面臨另一波的考驗。

最主要的考驗應當就是今年3月20日的總統大選。一般在分析總體經濟走勢時,使用的變數有外貿情勢、所得、物價等,而在分析台股行情時,使用的工具包括本益比、與國外相對比價或技術分析等。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這些工具都是很有用處的,但是,當政治大環境或其他非經濟因素面臨變化時,所有這些分析都可能被改觀。去年SARS的來襲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若將台灣與美國做一對比,可以發現,雖然兩國都受到總統大選的影響,但是表現的方式卻是截然不同。在美國,碰到總統大選年時,大家都預期行政部門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試圖讓經濟表現更優秀,所以最近幾個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呈現大幅上升,分析家指出原因之一就是美國今年年底要舉行總統大選,預期政府會儘量往利多的方向前進。

在台灣卻嗅出相反的氣息。如果要舉行防禦性公投,其具體之內容與相關宣示可能對大環境有相當的影響。總統大選本身也是一個不確定因素,誰當選,當選的宣示內容,就職所布達的陣仗為何,都屬於目前未知,但可能影響大環境的因素。所以從現在到今年上半年,台灣在政治上可說是面臨了幾個重要的不確定因素,很可能與大環境產生連動關係。消費者信心指數或其他領先指標在景氣復甦中出現鈍化,應當與這幾項不確定性相關。

指數的鈍化的意義

首先來看消費者信心指數六個細項所透露出的訊息:分別為消費者對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及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的看法。各項得分皆在零~兩百之間,分數若為一百~兩百之間,偏向樂觀;得分落在零~一百之間時,則是偏向悲觀。計算方式為統計六個細項所得到的分數,再予以平均。

從指數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去年下半年以後六個細項分數都呈上升趨勢,但到了11月,就出現了鈍化的現象,尤其以「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等分類指數的鈍化現象更為明顯。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一下經建會的領先指標:分別為流動性負債、金融機構淨超額準備、股票市場股價指數、銀行間收盤美元、支票存款年回轉次數、退票張數比率、外匯存底、本國銀行逾放比率及消費者信心指數等九項指數,這些指數可以做為預估未來幾個月的景氣變化之用。

消費者信心指數是一種消費者對於未來預期的主觀看法,與經建會所做之廠商景氣調查類似,都是屬於「質」的資料,只是後者的調查對象為廠商,前者為消費者。

消費者信心指數相當重要,以美國為例,密西根大學每次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都獲得各界相當的重視,因為此一指數對美國經濟景氣具有領先指標的性質,可以迅速反應出民眾對於未來經濟的看法。消費不但是國民所得中比重最大的一塊,且消費者心理除了影響其本身的消費行為外,也會影響股價、房屋購買等行為,影響範圍相當廣大。尤其景氣在谷底時,民眾不確定何時會脫離谷底,或是景氣在高峰,民眾不知道何時會下降時,消費者信心指數的走勢就顯得更為重要。

對台灣而言,從過去的趨勢來看,消費者信心指數可說是相當可靠的領先指標,它與經建會的領先指標亦步亦趨,但由於領先指標有一個月的統計時間落差,消費者信心指數在時間反應上可說是更敏感、更快速。

從台灣目前各種指數都可以看出,台灣經濟正在快速升級當中,移出去的產品絕大多數是屬於勞力密集與低階的產品,留在台灣的多為技術層次較高、單價較高與附加價值較高的產品。這樣的型態完全符合雁行理論的預期,也表示工商企業的全球競爭力相當高,台灣經濟勢力也不斷擴張。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尤其希望台灣的政治大環境能夠安定,兩岸關係也能夠維持現狀。目前看來,這樣的期待能否獲得回應,情勢並不是很清楚,也就出現領先性指標可能出現鈍化的反應。

未來幾個月,大家應當對於具有領先性質的指標做更密切的觀察,包括反應最靈敏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及其他按月發表的各種領先指數,我們且拭目以待。

(作者朱雲鵬為中央大學教授兼台經中心主任,謝邦昌為輔仁大學教授;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