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董成城 合併成功只是開始

林美姿
user

林美姿

2004-02-01

瀏覽數 19,250+

董成城 合併成功只是開始
 

本文出自 2004 / 2月號雜誌 第212期遠見雜誌

Q:國泰和世華銀行能夠快速整合的原因有哪些?

A:這次國泰和世華銀行合併過程能成功,是因為有善意的員工、清晰的最終決策權和很強的IT(資訊科技)系統。

合併第一要件是善意的員工,任何變革對任何人都帶來不舒適,若工會誇大困難,事情會變得複雜。我們兩家銀行的員工都滿善意的;他們忠誠,尊重首長,願意嘗試新環境,所以過程平順。

其次是要有最終的權力機構。合併最怕形成兩到三個權力機構,彼此相等,卻互不容忍,沒人講話算數。這次國泰金控名譽副董事長蔡鎮宇親自跳出來負全責,任何的爭執、歧見,由他做最後仲裁,能有效解決爭議。

合併進行前,蔡名譽副董找我談話,我坦白跟他說,「我不是老闆,別人若說『你不是老闆,你講話我為什麼要相信呢?』事情就很難執行,所以合併的責任只有你才能承擔。」他也爽快地回答說,「我的家族就是公司最大的投資者,我把它當成事業在做,責任我當然承擔。」主持變革的人往往受到埋怨,他要在火線上做決定,要挑起毀譽的責任,但再困難,也必須有人跳出來做。

至於IT在整合過程中,以世華銀行的電腦系統為根本,再採納國泰銀行較好的設計來修改,難度很高,全世界沒有這種作法。通常都是直接用一家的電腦系統,廢掉另一家的,再把資料併進來。日本不少金融機構合併了快十年,電腦還無法整合。

我們花了十個月的時間來調整電腦系統,前四個月是為了讓信用卡系統先走,真正全面發動修改到完成,只用了六個月的時間。這是因為世華的電腦系統完全是自建的,我們有經驗和能力進行修改。

即使具備這三項要素,但合併只是一種過程,追求卓越才是目的,合併成功只是卓越經營的開始。

Q:國泰金控要如何追求卓越的經營?

A:現在金控公司的壓力太大,大家被投資銀行洗腦,覺得要大才會贏,要賺錢人家才會尊重你,所以形成冷酷的割喉戰,這是以利為導向的資本主義,很不溫暖。企業本身除了金錢價值外,還要重視文化面和社會面,創造讓員工覺得溫暖的環境,協助他們學習,提高生產力;同時做到遵守對客戶的承諾,要以顧客的價值為主。

追求卓越的目標,可能得花三到五年都還不夠,但我們努力塑造這樣的環境,讓效果能出來。

Q:合併過程中,如何安定員工的情緒和士氣,創造他們喜歡的環境?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A:如果為降低成本,合併後馬上砍員工,其他員工會願意繼續賣命嗎?合併過程要給員工適應期和選擇的權力,如果到時員工都不適應,企業就要檢討自己是否創造了員工喜歡的環境,這沒有標準答案,彼此要去嘗試。

在大家因合併而不安的時候,蔡名譽副董親自站上第一線,跑遍各分行,傳達不裁員,兩方員工都不降職位的決定。這種時候如果透過各層級傳話,員工可能無法全信,訊息也可能變調。

整合最重要是包容和寬懷的心。《第五項修練》的作者聖吉(Peter M. Senge)去年在一場座談中,有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企業主本身有ownership(所有權),但你own what(擁有什麼)?如果你希望員工都沒有不同的意見,那你就等於擁有一群奴才,擁有一群奴才,又有什麼好光榮的?

所以雇主要提供員工發揮的舞台,幫助他接受挑戰,讓他成長後,再要求他表現得比競爭者好。

Q:現在看來,銀行的合併,已經對國泰金控帶來正面效益了嗎?

A:2002年國泰金控的盈餘是新台幣131億元,資本報酬率是14%;2003年我們打消呆帳80億元,財務預估可獲利210億元,資本報酬率25%,成長很多。就永續經營的觀點來看,我們希望未來能維持資本報酬率20%,每年還有5%ROE(股東權益報酬率)成長的目標。

合併世華前,國泰人壽對金控的利潤貢獻率達到99%,到2003年,保險和銀行的比重是65:35,2004年估計可達50:50,擁有兩個行業的風險分散,符合永續經營的理念。

Q:在組織上有進行整合嗎?

A:在壽險保代業務方面,我們整合了銀行和壽險的後台IT系統,減少人工作業流程,縮短保單交給保戶的時間。目前國內只有我們在發展這種系統,現在客戶在銀行櫃檯買保險之後,拿到保單的時間比從前縮短50%。最近財政部同意保險公司可以發行無實體保單,我們可以往這個方向走,但要走多快,則要看市場的接受度如何,這也會改變保險業務員的服務內容。

另外,我們也正在參考國外金融集團的先進系統,發展一套銀行加壽險公司的金控自動化流程。

Q:未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我們長遠的目標是希望成為東南亞地區最佳的金融機構之一;最大的挑戰是須兼顧卓越經營及企業長青。現在金控的發展速度愈來愈快,大家慢不下來,未來的變化太大。我總覺得,能做的事比看到的變動少太多了,投資銀行一再鼓吹利潤,只有我們做的人才知道箇中之苦。(林美姿)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