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在經濟是繁榮了,可是其他方面,也不見得比我們強。」 這是大陸上很多人對台灣的看法。
數以萬計的台灣民眾湧向大陸,可是在那十億人口的廣大土地上,很快被沖散了。大多數人沒有見過台灣來客,更沒有機會與台灣來客深談。
台灣人長什麼樣子、穿什麼衣服、用什麼語言,他們往往全無概念。所以看到「台灣姑娘」,他們會說:「跟我們這兒的姑娘長得一樣嘛!」聽到台灣去的人講國語,他們又說:「怎麼你們北方話講得這麼好?」計程車司機看到衣著光鮮的年輕台灣客,總是問:「香港來的?還是新加坡來的?」台灣客還沒有在他們腦海裡勾出輪廓。若有,那是手提大包小包的老年人。
三分肯定,七分批評
既然如此,他們對台灣的看法又是那兒來的呢?一般來說,是根據大陸上報章雜誌的報導。這些報章雜誌,當然都是國營的。他們對台灣新聞的處理方式,大致是「三分肯定,七分批評」,擇其可登者而登之。
這種由上而下的一元傳播,相當程度地控制了一般人的觀念。以經濟繁榮這個概念來說,就連頂尖大學的經濟系名教授也認為這沒什麼了不起:「台灣有二十幾個縣市,大陸沿海也有不少縣份發展得不錯,只要再搞幾年,隨時可以搞出這樣的二十幾個縣來。」
還有人說,台灣之有今天,一是靠日本遺留的技術,二是靠美援,三是發韓戰、越戰財……。總之,是運氣好。
有些人甚至不認為真的有多大差距。因為現在大陸一些比較開放的地區,有些家庭也有電視機、電冰箱等現代化用品了,大城市裡的少數年輕婦女,穿著打扮也開始向外面的世界看齊。他們覺得已經快要和台灣一樣了。
台灣客到了大陸,看到山川壯麗、古蹟宏偉,總是不自禁地讚嘆不已。這時候陪同在旁的中共官方人員(如果有的話)常會得意忘形,而詢問台灣客:「如果讓你選擇,你願意留在大陸還是回去台灣!」當台灣客急忙回答「要回台灣」時,中共人員便露出失望和不解的表情。他們全不明白,台灣客所讚嘆的,僅限於風光與文物而已。
視台灣為掌中之玉
幾十年來中共不斷宣揚民族主義,強調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也使得大陸人民視台灣為掌中之玉。事實上,大陸有一首歌曲便把台灣和海南島形容為「祖國」的兩顆瑪瑙,唱得纏綿緋側。大陸作曲家陳鋼也曾改編「台灣好」小調為室內樂,命名為「我愛我的台灣」。雖然沒有人來得了台北,電視台卻每晚播報台北的天氣。
在這樣的心情之下,他們關注「台灣獨立」問題是很自然的。尤其是知識分子,遇見台灣來客總會問:「台灣獨立是怎麼回事?」「台灣真要獨立嗎?」
他們也常問起:「一國兩制行不行?」聽到否定的答案,他們驚訝不解,似乎想不通一國兩制有什麼不好。台灣客婉轉表示對共產黨的不信任、不願受共產制度的束縛、不願拉低生活水平等,他們聽了,臉上的表情是惘然又難以置信。
四十年來中共醜化國民黨,利用電視、電影、小說等,渲染早年的國民黨如何貪污腐敗、爭權奪利、貪生怕死,而且「根本沒有抗戰」。照共產黨的說法,八年抗戰全是他們打的,國民革命軍都按兵不動。
不能想像台灣種種
L們的政治宣傳技巧高明,大陸上「仇日」情緒仍然高張,連五十出頭的知識分子談起國民黨的「不抗日」都會激動不已。
但是近幾年來,為了向國民黨示好,也可能因為台灣去的人多了,容易戳破謊言,他們開始承認國民黨在主要戰線上抗日。在北平的「軍事博物館」,一張圖表上列出抗日軍隊,很明顯的共軍只不過是其中一小部分。
可惜一般人被洗腦太久,根本不會去注意這張圖表。從他們的言談看來,國民黨在大陸上仍然「平反」無望。隨處可以聽到或看到「國民黨政權反動統治的黑暗時代」這一類說法。
即使是瞭解台灣經濟成就的人,也不見得就此思索國民黨是不是真的那麼糟。北平市「政協」的一名幹部仍以揶揄的語氣說:「由此看來,蔣介石只有統治一省的能力。」
從未有機會與外界接觸的人,完全不能想像這世上有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台灣客談起台灣的種種,他們半信半疑,甚至寧願相信這是「國民黨的統戰」。但是一旦有機會出國或接觸外來資訊,他們的想法很快會改變。
出國次數愈多,停留時間愈久的人,態度愈謙虛,也愈能瞭解台灣訪客所說的話代表什麼意義。他們會急切地想知道更多關於台灣的事情,並且渴望親自到台灣來看一看。大家都是中國人,他們相信台灣經驗一定可以移植到大陸去。
(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