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凡事都用電話溝通,一定最好嗎?能讓人充分思考再回覆的電子郵件,更有效率!

不「即時回覆」反而提高效率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2-06-08

瀏覽數 42,900+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編按:「即時回覆」在工作模式多樣化的現代,真的算是工作能力高強的條件嗎?我認為「容許時間差=以尊重自己和對方的時間為前提做好工作」的趨勢會越來越普及,請你務必藉機嘗試看看。(本文摘自《0秒說明!遠距工作!》,作者為淺田卓,以下為摘文。) 

避免電話溝通

我有很多出差機會,每次在機場休息室或車站候車室辦公時,常常看到邊講電話邊發脾氣的人。他們看起來像是在用電話報告、連絡、討論些什麼,但因為無法向對方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而焦急上火。

讀到現在,相信你已經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問題不在於表達內容,而是「表達者」身上。

請記住,無法「讓對方看見」的電話基本上是要盡量避免的溝通方式。

我希望你養成一個習慣,經常去想「如何避免通電話」,同時調整自己日常的溝通方式。以下分享一個我身體力行的做法。

工作時基本上不使用電話。

不少人偏好電話溝通的人欠缺精煉思考

我的名片上只印了電子信箱,就算有人詢問電話號碼,我也會表示拒絕:「因為沒在用就沒印了」。因為我想讓自己的溝通環境更接近「無聲達標」,盡可能使用郵件而非電話來溝通。

其實,偏好電話溝通的人當中,有不少人工作上欠缺精煉思考的習慣,這點很容易造成時間浪費。當我們工作中被突如其來的電話打斷,聽對方講一堆沒有重點的話,沒有比這更不合理的事情了。話說有時候還會被要求馬上回覆,我根本沒時間準備的答案,連進行紙一張思考整理的機會都沒有。

用電話溝通,就像被猛然推上舞台一樣,沒有相當程度的簡報功力辦不到。

如果按本書指引不斷練習,進而讓思考整理能力發揮到相當於「紙0張」的程度,那麼用電話溝通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在初期階段,比較保險的觀念是「只靠電話的商務溝通,不論對自己或他人都是百害而無一利」。從前確實有過只能靠電話溝通的時代,但如今時空環境已大幅改變,那種無法「讓對方看」電話模式也該更新了。

電子郵件優於通訊軟體的理由

接下來我們把「電子郵件」和「商務通訊軟體」放在一起說明。若以「是否能靠視覺來傳達」為判斷基準,那麼這兩者都符合要求,請列為優先選項。

至於電子郵件為何排名比通訊軟體更前面,主要是從「呈現視覺化思考整理結果的容易度」來判斷。

用通訊軟體溝通時,速度是優先考量。雖然正在忙的時候無法立即回覆,但心裡會擺脫不掉想回應的念頭。或說很多工作人都覺得「不回覆不行」。關於這點,我曾在研討會中做過調查,半數以上的學員都有「要即時回應或5分鐘內回應」的時間壓力。因此,用通訊軟體溝通很難做到深入的思考整理,往往輕易便做出回覆了。

相形之下,電子郵件可以充份進行思考整理後再回覆。

如果將下方【表格】的內容以電子郵件寄出,對方便能透過視覺化內容接收到一定程度的訊息。

思考後整理回覆的訊息,一目瞭然。取自本書

思考後整理回覆的訊息,一目瞭然。取自本書

遠見陪你智慧行,閱讀有禮送好箱

然而,很多商管書主張「立即回信是一流人才的共通點」或「延遲回信的人工作表現不佳」。真的是這樣嗎?

電子郵件比電話好的優點在於對方能接收到「視覺化」的訊息。當你花點時間歸納出如【表格】的版面,對方用看的就能明白你「思考整理後的結果」。

無論如何,電子郵件最大的優勢就是具有確保思考整理時間的自由。

對於不習慣精煉思考再工作的人,採用即時通訊處理工作術反而會帶來許多麻煩。

「一流人才都會立即回信」的前提是這個人必須完全做到精煉思考才有可能,所以若非如此就不用執著於「即時回覆」了。

事實上,我自己就不會馬上回覆通訊軟體或電子郵件,通常都是保留莫約一天的整理時間再一口氣回覆。

使用電子郵件更能呈現「思考整理後的結果」。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使用電子郵件更能呈現「思考整理後的結果」。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不「即時回覆」信件反而提高效率

電話是「同步型媒體」,電子郵件則是「非同步型媒體」。接收郵件和回覆郵件兩者之間無須同步進行,而「不同步」這點即為電子郵件的本質。

「即時回覆」是把電子郵件視為相當於電話的同步型媒體。但我認為電子郵件屬於非同步型媒體,所以信件往返間有時差也是理所當然。

那麼,商務通訊軟體屬於哪一種?如同前述,因為這種溝通方式有速度上的要求,所以要歸類為同步型媒體。但這不代表你不能將電子郵件方式套用在通訊軟體上,你只要找出自己的運用規則就沒問題了。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向旁人宣告:

除非註明『緊急』或『盡速回覆』,基本上我會保留一天的時間整頓後再做回覆。

如果旁人都明白「這就是他的工作方式」應該也會出現贊同而跟著做的人。或許正因為如今是「隨時隨地都能與人連結」的時代,故而逐漸有提倡「有權斷絕連絡」的主張出現。

要用「同步型媒體」還是「非同步型媒體」?這種選擇今後會更加重要,而我認為電子郵件的「非同步」特性應該獲得更多人的認同。

「即時回覆」在工作模式多樣化的現代,真的算是工作能力高強的條件嗎?

不過,我認為「容許時間差=以尊重自己和對方的時間為前提做好工作」的趨勢會越來越普及,請你務必藉機嘗試看看。 《0秒說明!遠距工作!立即見效的「紙一張」簡報術:Work From Home的「無聲達標」簡報聖經》,淺田卓著,婁愛蓮譯,幸福文化出版

《0秒說明!遠距工作!立即見效的「紙一張」簡報術:Work From Home的「無聲達標」簡報聖經》,淺田卓著,婁愛蓮譯,幸福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