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揮別憂鬱症陰霾

伍淑芳
user

伍淑芳

2003-12-01

瀏覽數 20,700+

揮別憂鬱症陰霾
 

本文出自 2003 / 12月號雜誌 第210期遠見雜誌

最近台灣的天空很憂鬱。

台大新鮮人杜思緯,台北市中正二分局副分局長游開明,中山大學音樂系副教授蔡敏,三個在外人眼中看似有成就的人,卻都因為罹患憂鬱症,選擇跳樓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根據衛生署調查顯示,國內十五歲以上人口中,8.9%的人(相當於一百六十三萬人)有中重程度的憂鬱症症狀,但是就醫的比率卻只有2.3%。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李明濱指出,憂鬱症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患者往往會有自殺念頭,甚至採取自殺行動。根據統計,自殺已經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九名,而自殺者有76%患有重度憂鬱症。這也是衛生署急於在明年成立「國家自殺防治中心」的原因。

在一般人眼中,憂鬱症仍然是個神祕的疾病,許多人以為只有個性內向,鬱鬱寡歡的人會得到憂鬱症,其實平時工作狂熱,人緣極佳的人,也有得病的可能。

哪些人容易得憂鬱症?

在不同人生階段經歷重大改變時,每個人都有可能得到憂鬱症。課業壓力沈重的青少年,失業的上班族,生產過後的婦女,以及退休後的老年人,都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上班族當中又以經常需要出差,適應環境改變的人,或是需要輪值夜班,違反生理時鐘,和所處行業有時間壓力大,競爭性高,以及創造性高等特性的人,面臨的壓力最大,也是最容易得到憂鬱症的族群。

而在人格特質方面,個性執著,要求完美,倚賴性高,和人際關係較差,缺乏支持力量的人,往往也容易很憂鬱。

醫學研究證實,引起憂鬱症的原因也可以是很單純的生理因素,例如大腦中的血清素和腎上腺素失去平衡。而且憂鬱症和個人先天體質有關,如果家族中有憂鬱症病史,相對得到憂鬱症的機會也比較高。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對抗任何疾病的方法都一樣,就是要面對並且治療它。

現代醫療發達,除了有多種抗憂鬱症的藥物陸續問世,還有支持性的心理治療法,改變負面思考的認知治療法,透過團體治療甚至電療法,都可幫助憂鬱症患者走出困境。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李明濱呼籲,透過藥物治療,80%的憂鬱症患者可以痊癒。

由於服用抗憂鬱症的藥物需要兩到四週才能看到療效,很多病患往往剛開始吃覺得無效,就自行停用。病患必須充分和醫師溝通用藥的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甚至在痊癒之後都還要繼續服藥,才能遏阻憂鬱症的復發。

憂鬱症患者需要更多支持

徐堅棋醫師認為,我們的社會其實對憂鬱症患者並不公平,許多保險公司因為憂鬱症患者是自殺的高危險群,拒絕提供保險服務,而一般人也為憂鬱症患者貼上標籤,認為得這種病是不名譽的事。

患者單獨面對憂鬱症其實很辛苦。當面對憂鬱症的朋友傾訴時,「聽他說就好,聆聽很重要,不要急著下判斷,而是以同理心建議他該怎麼做,」這是徐堅棋醫師的看法。

除了聆聽,家人的支持與包容,更是許多憂鬱症患者能夠走出陰影的關鍵。

董氏基金會葉雅馨認為,憂鬱症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大家平時就要注意自我情緒管理,用積極面看待生活。而當情緒低落時,應該找朋友傾訴,如果沒有這樣的朋友,可以求助張老師、生命線、愛心會、董氏基金會或是心理醫師。

另外,運動和早睡早起也有助於減輕壓力。

處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被工作、家庭甚至感情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現代人得憂鬱症的比率愈來愈高,但是,只要我們瞭解這個疾病,並且尋求專業協助,遵照醫師的指示,憂鬱症並非絕症!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哪個行業最憂鬱?

憂鬱指數最高的前五大行業

廣告媒體傳播業

醫藥醫護相關行業

金融業

工商仲介業

科技業

放鬆壓力小偏方

腹式呼吸法:一隻手平放肚臍上方,緩慢的吸氣、呼氣,來回不要超過十次,大約歷時三到五分鐘。吸氣時手可以感覺腹部鼓起,呼氣時可以感覺到腹部凹下,這是一種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做的放鬆運動,具有紓緩壓力的效果。

趙端宜:打開心中結,才能走出憂鬱

今年五十一歲的趙端宜,是台北縣仁愛國小的輔導主任,看起來年輕美麗又精明幹練,任誰也無法相信,她曾經得過憂鬱症。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得憂鬱症,」從小,趙端宜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很有活力,凡事積極,熱心助人,又負責任。即使到去年5月,她得了憂鬱症,完全變了一個人,許多朋友都還是不敢相信。

原本服務於台北縣老梅國小的趙端宜,辦完百年校慶和編完鄉土教學教材,2000年頂著全國師鐸獎的光環,轉到台北縣仁愛國小當訓導主任,「我感覺大家都在期待我有一番作為,而我也不能讓他們失望。」

於是,趙端宜每天都很早到辦公室,因為她覺得有很多事情要做,而她又想把每件事做好,給自己的壓力很大。

漸漸地,趙端宜開始覺得整個人很沒有精神,脖子和肩膀酸痛,失眠,體重下降,她求助神經內科、婦科、心臟科、骨科、風濕免疫科醫師,情況也都沒有好轉。

到了去年5月發病,趙端宜形容自己,「什麼事都沒法做。」那時先生被派駐花蓮,她換房子是請朋友出面代為簽字;開車上班精神不好闖紅燈,發生車禍下車還問別人發生什麼事,最後她決定搬到新房子和搭捷運上班,卻常常有從住家八樓或捷運月台跳下去自殺的衝動……。

那時趙端宜連晚上睡覺也會突然醒來,不斷來回踱步,喃喃自語,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而得病的這半年,趙端宜形容「就好像不活在人世間。」

幸好,經由皮膚科醫師的介紹,趙端宜轉去看身心內科。她相信醫生的專業,也按時吃藥,並接受完整十二期的團體治療。她發現,原來很多外表光鮮亮麗的人,也都得了憂鬱症,她和病友們交換心得,知道自己並不孤獨。

趙端宜認為,勇敢的面對問題,把心中的結一個一個打開,才能走出憂鬱症的陰影。

和一般憂鬱症患者不同的是,趙端宜不怕別人知道自己得了憂鬱症,反而主動告訴大家這個事實,向外界求援。得憂鬱症的這段期間,趙端宜說,來自家長、學生、和親朋好友的支持,對她幫助很大。

現在的趙端宜轉換角色,從事心理輔導的工作。她在手機留言的開頭,唱了一首歌「朋友,我永遠祝福你」,像是在告訴大家,她希望每個人都過得很好,很快樂。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