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電腦的華碩,去年賣起了超級電腦的雲端運算服務。不過,與華碩同台競爭的,可是亞馬遜等世界級科技巨頭,華碩憑什麼認為能夠複製台積電的經驗而成功?
「施先生(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說,台灣技術人才世界一流,沒有理由做不出第一名軟體。只要有策略、資源、舞台,是可以有競爭力的!」
華碩集團的雲端大將、華碩雲端及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回想十多年前施崇棠的這番話,仍印象深刻,也正因為這句話,華碩自此走上雲端路。
吳漢章在2000年創立雲端服務公司—全球聯訊,2008年被華碩收購改名為「華碩雲端」,初試啼聲就一鳴驚人。當時,華碩推出萬餘元小筆電EeePC,再搭配雲端服務彌補硬體不足,破壞式創新讓EeePC2008年出貨破千萬台,一時市場轟動、同業效仿。
不過,隨平板電腦橫空出世重擊筆電市場,而發展中的雲端業務,也因消費者尚未普遍接受資料放雲端、訂閱付費,再加上需投資人才、機房,讓華碩雲端近十年營運辛苦,賺少賠多。
對外搶商機,對內優化營運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