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華碩、富士通積極發展高效能雲端運算,欲借重自身伺服器、超級電腦開發經驗,來搶攻AI應用商機。不過,為什麼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卻是購物網站起家的AWS?
從莫德納(Moderna)與AZ研發新冠肺炎疫苗、NASA的火星探測,再到聯發科開發5G晶片,原來都有雲端運算服務供應商龍頭、亞馬遜網路服務(AWS),在背後提供火力強大的技術支援。
AWS台灣暨香港專業解決方案架構師經理楊仲豪指出,過去大家需要購買機房以取得算力,但在現在「機房不用自己管理了,AZ跟莫德納研發疫苗,需要1500台機器的高算力,需要時就開起來快速部署,算完就關掉,」雲端服務比起傳統機房,更多了方便與彈性。
不過在機房中,不管是比人高的大型伺服器機櫃,或是伺服器中核心的邏輯晶片,都屬於硬體範疇,為何購物網站起家的亞馬遜(Amazon),會成為世界市占率最高的雲端服務與雲端運算業者?
AWS孵育新創 Netflix、Airbnb從小看到大
AWS第一代的原型,其實是提供商家在網路上儲存圖片,這就是亞馬遜最初的3個雲端服務之一,隨著業務內容擴大,亞馬遜後於2006年將雲端服務團隊,拆分成子公司AWS,如今已經成為亞馬遜的重要獲利動能。
亞馬遜2022第一季營收年增7%,營業利益下滑59%,但AWS的營業利益卻成長57%。
AWS特別之處,第一,在於與新創的積極合作。
新創公司資源較少,無力負擔昂貴、管理困難的機房,但AWS則專門提供雲端服務,雙方供需互補。
AWS也提供創投引介、孵化器、辦公室等,建立起新創孵育生態系,並培育出Airbnb、Netflix等知名成功案例,而其新創生態系,也成為培養未來重要客戶的捷徑。
AWS在台也動作頻頻,已在林口、高雄的新創園區與公部門、新創公司展開密切合作。
第二,AWS不只注重軟體,也支持硬體。
楊仲豪表示,AWS自研晶片,以取得更高效能與更低成本,也與許多硬體廠商保持良好關係,光是其中一項運算服務(EC2),能提供的服務方案就超過475種。
他補充,現在不只是硬體要強,「如何協同作業、把機器串起來一起運算也很重要」,而這也是AWS的專長。
不過除了上述硬實力,楊仲豪點出,AWS最重要能勝出的關鍵,反而在於「怎麼對待客戶」。
AWS試圖幫客戶提升商業價值,楊仲豪舉例,台灣老牌IC設計公司威盛,曾推出一款車用晶片,但在日本的客戶希望威盛不只是提供晶片而是一整套解決方案,AWS便跳下來協助一起開發成方案,以進軍日本市場。
楊仲豪也舉例,AWS曾經幫一個車聯網客戶提供服務,但當客戶業績快速起飛、雲端服務用量暴增時,AWS則幫客戶省下比原定費用少40%雲端服務支出,避免客戶的費用暴增。
客戶需要更多服務,對AWS是賺大錢的好機會,但楊仲豪指出,與客戶建立信任與支持的關係,既是AWS文化,也是公司能持續成長的關鍵。
楊仲豪則觀察,以他所在的香港、台灣區域,香港擁有許多金融的運算需求,台灣則是科技與醫療,包括聯發科在內的IC設計公司需要大量算力,在晶片送廠前進行模擬以減少製造的變數,AWS在台也協助許多醫療業者進行高效能雲端運算,這都說明了台灣市場擁有很多機會。
科技巨頭各有生態系,交互合作
AWS的同業,包含微軟、Google,以及近年積極發展雲端運算的IBM、富士通、HPE等廠,雲端服務市場份額最大者,依序是AWS、微軟旗下Azure、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和Google旗下GCP。
一位外商伺服器大廠主管分析:亞馬遜以購物網站起家,最厲害的是AI運算及與新創的合作關係,Azure則與微軟Office 365等辦公軟體整合,Google則是新創生態圈、辦公軟體及其他雲端服務都有著墨。
也有業內人士點評,能發展起來的AWS、微軟、Google等巨頭,有一個共同點:都是10億美元級市值的超級科技巨頭,「這個要非常有錢才玩得起。」
負擔機房成本、養成自己生態系(如Google各類應用服務)、投資菁英人才長期研發軟體甚至硬體,才有如今擁最強實力、稱霸市場的地位。而不少台廠也曾投入過雲端服務,但目前台灣主要廠商僅剩下華碩一家。
不過,雖然各公司的競爭關係存在,但合作也很頻繁。
雲端服務由於涵蓋資料分析、各種不同的運算、資安服務等各種項目,為截長補短提供客戶更好服務,彼此合作關係綿密。
舉例來說,HPE(前身為HP企業方案部門)就與AWS、Azure、Google都是合作夥伴,自己則專注於運算服務,以及整合其他家的軟體服務到自家的平台。而大型台灣企業或科研機構,部分也採用兩個不同公司提供的雲端服務,各取其長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