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十三全會排行榜的震盪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88-07-15

瀏覽數 14,450+

十三全會排行榜的震盪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8月號雜誌 第026期遠見雜誌

中國國民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選出後,不僅在黨內造成震撼,也使社會各界大吃一驚。因為這次的選舉結果,反映了太多的意義,透露了太多的訊息,對黨和政府都將有深遠的影響。

第一、十三全大會的代表們,來自各階層,他們對社會變動的衝擊,感受深切,黨內大老們雖然希望持重而緩進的調整權力結構,以配合革新求變需要,但是代表們已等不及,他們利用選票,把年輕、有現代觀念和改革魄力的人,推到耀眼的地方,如宋楚瑜排名第三,吳伯雄排名第五;而相對壓抑了老一輩的人物,如倪文亞排名五十,沈呂煥排名八十一。

國民黨和黨員的關係以及與黨員間的相互要求,已經不是「黨內倫理」可以解決。黨如何回應黨員代表在投票時所發出的「意思表示」,恐怕是一大考驗。

第二、以「革命民主政黨」標榜的國民黨,雖然不願拿掉「革命」二字,但「民主」卻非做不可。這次選舉中委,黨提名一八0人,代表簽署一八0人,共同參加選舉,雖然是「半民主」,但畢竟已是民主的起步,代表們可在一定的範圍內表現「當家作主」,較諸以往,已屬難得。

黨員不滿足「半民主」

選舉結果雖未能盡如人意,但與提名名單相較,選出的人顯然較能符合實際民意,這就是民主的好處。

本屆是首次自由選舉中委,代表們「自主性」之強,令人印象深刻。會中還有「投票選舉主席」的爭執,足證黨員並不以「半民主」為滿足。國民黨從速建立黨內民主,已無可迴避。國民黨本身如果不是一個民主政黨,就不可能把它執政的國家變成一個民主國家,這是社會普遍的認識。

第三、黨既然對中委提名,那自然是一種考核和甄選,在理論上說,黨決不會提名不夠資格的人。可是這次提名的一八0人中,竟有三十三人未能當選,接近五分之一。而當選者,很多人提名名次和當選名次差距極大。

相對的,有三十三名未獲提名的人,以「自力救濟」的方式,竟能上榜,而且很多人名次不低。以宋時選來說,擔任過組工會主任和省黨部主委,十多年第一線領兵元帥,既未進人中評委,也未提名中委,他自行參選結果排名第二十。還有趙少康,在執政黨的民選幹部中,少有人像他一樣有這麼深厚的民意基礎,但也未獲提名,是否與他堅持票選主席有關?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黨內要先「天下為先」

民主是伴著公平而來的。黨要團結,要得到黨員的充分向心力,黨內先要追求「天下為公」,尤以高級領導人為然。

第四、如果這次中委選舉,象徵黨員對求新求變的急切要求,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行政院長俞國華。俞氏擔任閣揆以來,大家對他個人的為人操守等多予肯定,但是對其做事的魄力與步驟,則覺不夠積極。十三全大會之前,「倒俞」浪潮四面八方而來,俞國華則挺身相對,明言要幹到兩年後總統任期結束時為止。不過這次中委選舉他排名第三十五,不僅在很多部長後面,而且在一些次長、局長後面,如何再能統率百僚,綜理國家政務?

如果內閣大幅改組,亦可能牽動其他單位,也許黨的人事面目一新,新人新政,給社會一點鼓舞與振奮。如果人也不換,又沒有什麼動人的決議案,一切率由舊章,則十三全也就太使人失望了。

是非自有公論

第五、據新聞報導說,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到十三全大會發表「老幹新葉」的致詞之後,中委提名名單有大幅度更改,「少壯派」二十餘人撤下,換上「老幹」型人物。選舉結果,最具代表性的錢劍秋連後補都未選上。錢是中央委員會婦工會主任,是中央委員會唯一未選上的一級主管。這不僅代表「是非自有公論」,也象徵高層元老人物對黨影響力的式微。今後不當的干預自將減少,黨的活動空間將相對的增大。

國民黨十三全大會開完了,但十三全造成的震盪和反應才剛剛開始。十三全開得是否成功?會給國民黨帶來什麼樣的前景?就看他們怎麼處理跟著來的那些問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