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用樂聲 愛台灣

楊永妙
user

楊永妙

2003-12-01

瀏覽數 12,900+

用樂聲 愛台灣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3 / 12月號雜誌 第210期遠見雜誌

今年1月,「長榮交響樂團」在國家音樂廳舉辦「創團音樂會」,現場人氣沸騰,氣氛熱烈,台灣首先由民間企業獨力創設的樂團,啼聲初試即有一鳴驚人的表現。

台灣從沒有民間企業支持成立交響樂團,長榮集團卻以新台幣1億元、每年平均再動支6000萬元打造民間交響樂團。

這是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長久以來的心願,「文化是台灣最要緊的事,長榮要認真去做,」他說。

長榮交響樂團和其他的國內交響樂團有很大的不同,樂評家楊忠衡以「嚴謹」形容這個「認真去做」的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顯現出與企業集團文化一致的風格,「從制服、鞋子、女團員挽髻到合奏素質,顯現出來的密實音色,都看得出樂團訓練扎實,」他說。

從自辦音樂會到今年11月接受委託舉行「豐田音樂會」,長榮交響樂團快速、穩定邁向演奏新里程,明年將赴新加坡、日本及歐洲等地巡迴表演。

相對於一般交響樂團的表現,成軍甚短的長榮交響樂團表現不凡,「樂團要靠管理,」張榮發語帶驕傲地說。

2001年7月成立的長榮樂團,初期以室內樂型態演出為主,直到去年才擴編為近百人的交響樂團,並聘請旅澳知名華裔音樂家林克昌擔任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林老師比較兇、管理比較嚴格,」張榮發很欣賞這位小提琴演奏家出身的國際級指揮大師。

從選才到管理,長榮集團對樂團採取和集團其他企業相同的規範,例如上下班制度、團員不得奇裝異服、樂團內出現夫妻檔,其中一人必須自行請調到其他單位等,「同一棟大樓上班,我們要讓企業同仁感覺樂團的成員就是長榮人,」長榮交響樂團團長張逸士說。

一年多前,長榮交響樂團籌備期間,張榮發親自參與團員招考;當時,長榮集團請了三位國際知名音樂家來台擔任考試評審,為確保招募作業的客觀、公平與公正,張榮發堅持要在考生和老師之間用布幕遮住,只聽聲音,不讓老師看到考生。以演奏的表現為選才的依據,「才不會有人因為印象分數沒有錄取,」張榮發說。

以本質選才是張榮發的用人哲學。他玩笑地說,「人家都說長榮的小姐沒有華航漂亮!」但他心目中稱職的空姐必須有一顆服務心,漂不漂亮不重要。

世界舞台為目標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長榮集團向來偏好剛畢業的新鮮人,交響樂團也不例外,樂團的成員平均年紀不到三十歲,「這些年輕人專業能力強,而且對音樂有熱情和拚勁,」說到這群年輕有潛力的年輕團員,素有「東方卡拉揚」之稱的指揮大師林克昌的眼睛會發亮。「張榮發對樂團的期待在台灣樂壇開花結果,更要邁向世界舞台。」林克昌說。

長榮集團各事業單位,採取相同管理規章,交響樂團是唯一不必考慮是否賺錢的單位。

印尼華僑,今年七十六歲的林克昌,以前不認識張榮發,直到去年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團員評審兩人才有了接觸。「我認識很多台灣有錢人,但聽到交響樂團不可能賺錢,還堅持要做的,只有張榮發,」林克昌豎起大姆指說。

成立交響樂團,張榮發今年得到文建會頒發的文馨獎,只為提升台灣整體文化品味而不為營利的作風,在國內其他大企業集團中,顯得難能可貴。

向來神祕、低調的張榮發,一直默默投入協助清寒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長榮集團早在1970年就在各海事學校設立助學金,二十年前,更針對音樂資優孩童提供助學金。

張榮發回憶二十多年前,一位琵琶第音樂院(Peabody)的教授來台,這位教授發現台灣有很多十五、六歲的天才囝仔,鋼琴彈得很好,但他認為,「台灣沒文化可以培養他們,太可惜。」

畢業於該校的行政院前祕書長王章清找張榮發商量,希望他做點慈善,於是,張榮發開始為這些孩子提供包括生活費、學費的助學金。

張榮發認為,小孩子自己想念書是最好不過了,所以他願意長期提供助學金幫助年輕人,這項長期的獎助活動,也間接促成後來的長榮交響樂團得以成軍。

讓張榮發印象最深的王郁雅,現在耶魯大學念博士。當年十四歲、住在台南的她,因為失常沒有通過音樂考試,於是寫信給張榮發;當張榮發知道小女孩的父親因賣魚虧了錢,沒辦法讓女兒去美國就學,慷慨解囊資助她,迄今已累計資助十幾萬美元。 

另一位日前在長榮交響樂團演奏中擔任指揮的王雅蕙,也是拿了助學金出國的孩子。

張榮發無條件提供助學金,對象不限於音樂也沒有要求他們畢業後必須到長榮工作。但他有些感慨地說,畢業時願意寫信來向他道謝的不太多。「可見得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張榮發搖搖頭說。

三十五年來,以強人式的領導風格,帶動企業成長並建立企業文化;鮮有人知道,強勢領導背後的張榮發,其實有一顆溫暖的人文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