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遇到危機,就如每日的潮汐一般平凡;這其中包括經營的危機、天然災害的危機、瑕疵產品上市造成的危機等,不一而足。然而,依循以下這六階段的危機處理法,大部分的危機都可以先預防或化解。
第一階段:預防危機發生
首先,必須隨時隨地搜尋可能形成危機的因子,思考這些危機如果真的發生,可能造成的後果。並先設想好防範措施。
第二階段:擬妥危機處理計畫
企業危機處理計畫的擬定包括:行動計畫、溝通計畫、防災演習及建立好公共關係。千萬不要忽略小節。美國一位著名的空軍飛行員在演說中指出,航空發展初期,飛行員面臨的最大挑戰,竟然是出乎人意外的答案:「飢餓」。危險總是躲在瑣碎的事情當中。
第三階段:嗅到危機的存在
要做到這點,你必須瞭解一般人對問題的認知,同時常常挑戰自己的假設。1994年英特爾奔騰微處理器發生危機。一位大學教授發現英特爾的晶片無法精確執行數學運算,於是告訴英特爾他的發現,英特爾公司因為對自己的產品過分信心,而給了那位教授一個軟釘子。這位教授於是在網路上詢問,有多少人有跟他一樣的遭遇,結果是一萬多人。可以想見地,報紙上出現對英特爾相當具殺傷力的標題。造成這次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英特爾回應了一個技術性的問題,但那卻是一個公共關係的問題。
第四階段:避免危機擴大
有三件事情必須做到。首先,成立一個小組專責危機處理,其他人則繼續負責企業營運。其次,指定一發言人,負責所有對外談話。第三,對於公司的股東、客戶、員工、供應商等直接相關的團體,要直接給予他們消息,不要讓他們必須經過媒體得到消息。
第五階段:迅速解決危機
危機效應的擴散是不等人的,因此必須在危機擴散前,就採取動作。例如,美國食獅連鎖超市(Food Lion)被美國廣播電視節目指控販賣腐敗肉品,股票隨即大跌。幸而該公司反應迅速,開放民眾到店內參觀、打折扣,加強對顧客的服務,最後,銷售迅速恢復正常。
第六階段:化危機為轉機
1993年,一批一次大戰時留下來的彈藥,被發現埋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一個稱為春天谷的住宅區,許多住家被迫遷離。居民不滿的情緒日益高漲。負責統領該區的陸軍上將親自處理該狀況。他每晚與當地居民在大會堂碰面,媒體也受邀。在會談中將軍誠懇地回答每個居民的疑問。危機過後,當地居民甚至以將軍的名字做為社區中街道的名字。(作者曾任職美國國防部,並兼任多家著名企業的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