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上海解封〉特斯拉復工,但蘋果訂單蒸發中,中國經濟步入轉捩點

世界工廠的陰霾,壟罩在中國經濟上空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2-05-05

瀏覽數 39,800+

圖/特斯拉。達志影像
圖/特斯拉。達志影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上海從封城到解封,全球製造業重鎮的供應鏈宛如遭受核爆級攻擊,雖然積極復工,但留給大陸製造業的時機似乎不多了,中國經濟發展或將面臨轉捩點。

隨著確診人數遞減,封城超過一個月的上海,一方面持續清零,一方面也快馬加鞭展開復工復產。

4月28日,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了第二批復工復產企業的「白名單」,隨後1188家公司和工廠獲准恢復運轉,多為半導體、汽車、物流、生技醫藥等重點行業,其中不乏紫光展銳、環旭電子、華為上海、金士頓、松下、上海ABB等重量級企業。

隔了數日又有新政策宣布。5月2日,上海市發改委等部門發布「上海復工復產52問」,表示下一步還將公布商貿企業復工復市工作通知,以及疫情防控指南,建立商貿企業復工復市「白名單」。

供應鏈危機跟著疫情一起蔓延,全世界產業界包括台商,無不期待上海的製造業重新上鏈。

而根據《中國新聞網》報導,4月18日上海首批包含特斯拉(Telsa)在內的666家「白名單」企業,在獲准復工以來,已有八成實現了復工復產,產能利用率相應提高。

上海市台辦關心上海台商,舉辦線上心裡諮詢活動,鼓勵台商為復工做準備。圖片取自微信公眾號「滬台通」

上海市台辦關心上海台商,舉辦線上心裡諮詢活動,鼓勵台商為復工做準備。圖片取自微信公眾號「滬台通」

工廠復工後,物流運輸卡住

然而,儘管政府復工復產的指揮棒已下,但供應鏈卻仍然演奏不出美妙的復產樂曲。

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為例,4月18日,特斯拉8000名員工陸續返廠,19日早晨,電池、電機等多條流水線恢復生產。

與此同步的是,上海市內部分的特斯拉零件供應商也開始重新動起來,加上浙江省內的特斯拉供應商也在政府指導下積極串連,設法打通物流,支持特斯拉整車製造。

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取自Tesla Twitter

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取自Tesla Twitter

但是問題出在江蘇省的特斯拉供應商,仍有較多處於關燈停工狀態,而且物流運輸十分不順暢,零件運不出來。

對此,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表示,汽車是一個產業鏈非常長的行業,特斯拉要復工也就意味著還有很多的供應商也要隨之復工,才能夠確保生產的穩定和持續的進行。

「我們已經整理出了100多家產業鏈上的供應商,給到了上海經信委,以及上海市的各級政府,包括週邊的江浙以及國務院的聯防聯控小組,」陶琳說。

目前最新的消息是,中國工信部、江蘇省、蘇州市有關部門在積極協調供應鏈恢復工作。在相關部門支持下,特斯拉已經有多家供應商積極推動復工復產。

上海在工廠外設立常態PCR檢測站,以利生產線不因疫情而停擺。取自「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

上海在工廠外設立常態PCR檢測站,以利生產線不因疫情而停擺。取自「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

這是一次「脆弱的復甦」

由此看來,上海這一次的復工復產,可說是「脆弱的復甦」,產業鏈和供應鏈依然面臨挑戰,尤其是停產後要再復產,並不如想像中容易。

「停掉一條產業鏈,只需要一個指令;重啟這條產業鏈,往往需要數月,」北京聯訊動力諮詢總經理林雪萍觀察說。

林雪萍在大陸微信公眾號《正和島》發表文章分析,復工並不容易,背後要有來往的「人」和穿梭的「物」。供應鏈是眾多細小的環節串接起來,而供應鏈的末梢完全可能是非常小的企業,就是一間小工坊。但若沒有這些末梢,鏈條前端的汽車主機龍頭也「擺不起來」。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尤其是汽車製造組裝,產業鏈既長又複雜,環環相扣,復工不是單個零件企業的事,一個企業或幾個企業的復工無濟於事,整個產業鏈依然運轉不起來。

截圖自特斯拉微信公眾號影片

截圖自特斯拉微信公眾號影片

莫大的挑戰中,其實當局也正在合力破解「供應鏈物流之困」。

比如,為了降低疫情對陸上運輸及客戶換單、提箱等方面的影響,上港集團聯合各大船公司、各省市港口,增加從水路提取貨櫃的措施,並以無紙化換單操作等。

而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提貨效率亦明顯加速。

上海機場集團通過為報關員、理貨員、叉車操作員等製訂「作業白名單」,為貨主企業製訂「提貨白名單」,為進港貨物開通綠色通道及「無人陪同」的查驗模式,也為貨櫃車發放電子通行證等,盡力保障進出港貨物抵離浦東機場的正常集散。

蘋鏈正在削弱陸企地位

只是,更大的陰霾,已經悄悄壟罩在大陸製造業長城的上方。

蘋果(Apple)的200家主要供應商之中,約莫半數都在上海、蘇州。《日經新聞》調查顯示,在蘋果產品的零組件及組裝的供應商中,70多家在蘇州和昆山及附近,上海市約有30家,其中不乏眾多台灣蘋概股上市櫃公司的大陸子公司。這些名單約占蘋果採購金額的98%。

但就在4月11日,印度媒體《今日印度》(Inida Today)網站報導,蘋果公司表示,鴻海集團位於清奈市郊區斯利柏倫菩德(Sriperumbudur)地區的工廠將開始生產iPhone 13。如此一來,蘋果相當於已在印度生產旗下所有新款iPhone機型,並且計畫在印度開啟iPad的生產線。

外界解讀,這不僅意味著印度在蘋果供應鏈中地位的提升,更意味著大陸供應鏈被削弱。

雪上加霜的是,鄭州忽然在5月3日宣布因疫情封城一週,也不禁令人擔憂起富士康,未來若疫情擴散,這個iPhone最大生產基地的供應鏈能否照常流通?

會不會有更多外資將因為疫情離開上海?抑或是加速離開中國大陸的腳步?現在最容易產生如此聯想的,是日本幾大車廠近日一連串的動作。

日本豐田宣布,5月,位於日本本土的14家工廠要停產9家,原因正是上海供應鏈的斷裂。還有馬自達,在廣島的總部工廠已經停工,因為零組件運輸無論海路或空運都出現延遲。三菱汽車也因此關停了主力車廠。

就連越南2022年第1季的出口金額成長,也因此杯弓蛇影,被臆測為即將端走大陸製造業的飯碗。

為復工復產做準備,上海市展開全市大消毒。取自「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

為復工復產做準備,上海市展開全市大消毒。取自「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

當季,越南貨物出口金額為891億美元,成長13%。回溯今年3月,越南貨物貿易出口則來到340億美元,增長46%,第二度超過深圳的240億美元,正在「追趕」廣東省580億美元的出口額。

財經觀察家林雪萍直接做了一個判斷──越南一眾出口國中,美國是越南最大的買家,出口金額為256億美元,其次才是中國大陸、歐盟等。另外,東南亞等國的外貿亦正在快速復甦,這也將導致大陸流失大量訂單。

近日,許多上海人都在社群媒體上慶祝即將解封,甚至摩拳擦掌準備復工,殊不知訂單可能已經流失,外資即將出走。

「一旦我們的供應鏈被遷出,結果就是高端產業我們還沒有攻克,低端產業我們又沒守住,最後進退維谷,」一位大陸財經界人士擔憂,假使外資從大陸撤資比想像中來得快,這就是世界工廠大時代的結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