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萬一兩岸貨幣戰開打?央行陳南光:可借鏡俄羅斯央行策略

西方金融制裁俄國是前車之鑑

許雅綿
user

許雅綿

2022-04-14

瀏覽數 18,050+

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超現實戰-金融戰」研討會,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 (左四) 受邀進行演講。圖片提供/金融研訓院
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超現實戰-金融戰」研討會,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 (左四) 受邀進行演講。圖片提供/金融研訓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俄烏戰爭至今仍未停歇,西方透過金融制裁打擊俄羅斯,造成盧布重貶,這場「現代金融戰爭」正在發生。面對未來兩岸地緣政治威脅,萬一打起金融貨幣戰,央行副總裁陳南光認為,俄羅斯央行強烈的風險意識、靈活的管理策略,值得台灣參考。

金融研訓院在4月13日舉行「超現實-金融戰研討會」,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受邀針對「央行應對金融貨幣戰的攻防策略」進行演講。

陳南光觀察,西方國家聯合制裁,希望藉由癱瘓俄羅斯央行支撐盧布匯率的能力,逼其答應休戰。而在這場俄烏戰爭中引發的金融戰,外界也看到,俄羅斯央行雖然實施資本管制、大幅調升利率以遏止資本外流,盧布仍然重貶。

影響有多重大呢?由於俄羅斯央行被國際封殺,完全喪失支撐俄銀外幣需求功能,更遑論協助企業支付或收受外幣款項。在現金短缺及支付中斷的預期心理下,民眾紛紛去銀行擠兌搶現金,而物資短缺更造成通膨惡化。種種金融動盪看在專家眼裡,幾乎是血淋淋的慘重教訓。

逐步「去美元化」,俄國央行早有準備?

為何俄國央行被制裁,曾被形容是對全世界造成示範性的「金融核災」?陳南光給了解答。

他剖析,央行是「銀行的銀行」,是一國金融流動性最後提供者;主權上亦屬於政府與國家的一部分,資產也受到嚴格保護。

所以,世界各國針對俄羅斯央行的制裁,對俄國本身的金融市場和民眾,所造成立即且明顯的實質與心理衝擊,遠大於西方制裁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及其親信與相關企業,甚至比一開始把俄羅斯銀行逼出SWIFT(編按: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支付系統,世界中最有影響力的金融服務基礎建設)還來得嚴重。

陳南光說,過去伊朗、委內瑞拉、阿富汗等央行也曾被歐美大國等組織聯手制裁,但俄羅斯央行無論是外匯準備、黃金規模都來得更龐大,且過往與其他國家央行往來更密切,近年資產組合更是大幅改變,因此非常值得觀察後續效應。

事實上,自從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受到各國制裁之後,俄羅斯央行就逐漸調整持有外匯準備的幣別比重,並進行「去美元化」。

從軌跡來看,可見俄國央行早在3年前便有所因應,不僅大幅拋售美國公債,同時增持人民幣與歐元資產,美元外匯準備與黃金比重從43.7%降低為21.8%,更持續大量購入黃金做為避險儲備。

另一方面,俄羅斯央行把更多外匯存底,轉移到其他國家,最顯著的變化是從美國境內轉移到中國大陸與日本。

歡慶遠見39週年|訂閱享優惠 再送各式好禮>>>快來看看

從國際金融制裁中,俄羅斯央行強烈的風險意識及靈活的管理策略,值得台灣學習。

觀察2021年6月數據,俄羅斯央行存放在中國大陸的外匯占比為13.8%、日本占10%、美國占6.6%、德國占9.5%、法國占12.2%、英國占4.5%及國際組織5%。

那台灣,能學到什麼?陳南光提出兩大建議:首先,台灣央行應對於外匯準備的風險控管、資產幣别配置組合等議題,應該定期進行安全性評估,以強化國內的金融韌性。

再者,外匯準備是全體國民的財富,應定期對外揭露外匯準備的管理與運用,使民眾能了解並監督。

不過,他也強調,俄羅斯央行被制裁,外匯存底再怎麼多,一旦被凍結,急需之時仍無法使用。

「央行應思考的是,外匯存底該累積多少才是最適合的,且應提升外匯準備的運用效率,」陳南光此時也直言,台灣應投資戰略性資源,以增強國力,而不是只有投資公債。

俄烏金融戰,台灣面臨中國三大金融威脅

目睹俄國央行受制裁的後果,陳南光觀察,中國人民銀行為了降低自身金融脆弱性,可能進一步評估調整外匯準備的配置,並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對外連結,推動雙邊貿易以人民幣計價與結算,以擺脫依賴美元支付與結清算和對SWIFT的依賴,並加速推動數位人民幣向境外推廣使用。

他認為,從這次俄烏戰爭中,思考台灣可能面臨的中國大陸三大金融貨幣威脅。

第一、未來大陸若擴大發行數位人民幣,將對台灣產生外溢效應。
第二、大陸可能要求兩岸貿易使用人民幣計價與結算。  
第三、凍結台灣央行、金融機構、企業與民眾的人民幣資產。 

與會的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Alicia Garcia Herrero也強調,台灣身處大國角力的中心,以及強大的敵方軍事威脅,絕對不能忽視現代金融世界的新戰爭型態可怕之處,應提早思考未來如何面對中國大陸可能的威脅,甚至可能凍結台灣央行、金融機構、企業與民眾的人民幣資產等情況,台灣都應謹慎面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