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醫療獎 ESG醫療獎 第二屆遠見ESG醫療獎說明會 報名倒數>>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稀土界震驚!中國竟然找到「釷變鈾」的煉金術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5-11-12

瀏覽數 4,300+

1噸釷的發電量相當於350萬噸煤的發電量。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1噸釷的發電量相當於350萬噸煤的發電量。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美國總統川普又要睡不著覺了。中國大陸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區」探明100萬噸級數的釷礦,可供應中國六萬年的用電量;近日,中國科學院又首創全球,成功將稀土輻射廢料「釷」轉換成核燃料「鈾」,而一噸釷的發電量相當於350萬噸煤的發電量。不久的將來,人類有望告別化石能源的時代,進入零碳、安全、無限能源的新紀元,中國到底找到什麼煉金術?

  • 近七個多月來,中國管制稀土出口,導致全球產業難以正常運作,連川普都不得不與中國休兵一年,以換取稀土進口。豈知,10月底一則關於「釷」的消息,堪稱2025年稀土界的大新聞,又要讓川普寢食難安了。

台灣稀土及稀有資源應用產業聯盟召集人海中雄分析,提煉稀土最棘手的就是汙染問題,稀土原礦常伴隨「鈾」與「釷」兩種輻射金屬。鈾有提煉價值,而無經濟效益的釷會被留置於礦石中,稀土廢棄物也因含有輻射而難以處置。

數十年來,中國用強酸、強鹼提煉稀土,產生很多廢水、廢棄物,廢水不斷蒸發後,變成廢礦泥層,「堆積如山的泥層裡有很多的釷及其他未知的稀土元素,」海中雄說,它就一直擺在哪裡,如果可以提煉使用,成本相對低,就僅剩下技術卡關了。

今年10月間,中國科學院不僅突破釷燃料提純(純度達99.999%)與地下3000公尺開採的技術,同時兼顧了生態修復以及「綠色採礦」的目標,甚至在甘肅武威的釷基熔鹽堆實驗設施(2兆瓦),首創全球成功將「釷」轉換成核燃料「鈾」。「轉換技術的突破至關重要,」海中雄說。

台灣稀土及稀有資源應用產業聯盟召集人海中雄。陳之俊攝

台灣稀土及稀有資源應用產業聯盟召集人海中雄。陳之俊攝

全球已探明鈾資源恐於70〜100年內耗盡

釷基熔鹽堆(Thorium Molten Salt Reactor,簡稱TMSR)是以「釷」為燃料、「熔融鹽」當冷卻劑的先進核子反應爐,為國際公認的第四代核能系統。

而釷基熔鹽堆的反應過程就像「煉金術」一樣,概分成三大步驟:

一、燃料溶解:將釷-232(還不能分裂)和其他氟化物鹽類(如氟化鋰、氟化鈹)混在一起,加熱到約500〜600°C,變成流動的液態「燃料熔鹽」。

二、中子轟擊:釷-232在反應爐裡,吸收中子後,會變成釷-233,再經過兩次自然衰變,最後變成鈾-233(可持續分裂、釋放能量的優質核燃料)。

三、持續循環:這個液態燃料同時也是冷卻劑,在爐心裡循環流動,一邊產生核分裂反應,一邊將熱量帶出來發電。每消耗1個鈾-233,還可以生成1.2個新的鈾-233,達到燃料增殖的效果。 

概括而言,釷基熔鹽堆就是將「熔鹽」當成載體,讓「釷」在裡面變成可用的核燃料,既能發電又能冷卻,是兼具安全、乾淨、永續特色的新一代核電技術。

【11/26活動報名】COP30全解析論壇, 8大重磅講者,攜手解析COP關鍵趨勢,思索台灣永續之路>>

其實,熔鹽反應堆並不稀奇,美國曾於1965年建成一個熔鹽實驗堆,最終因技術問題而放棄。1970年代,中國也加入研究隊伍,同樣因技術瓶頸而暫停。

2011年,中國認為釷是開採稀土的「副產品」,兼具經濟與戰略價值,中國科學院遂啟動「未來先進核裂變能」先導科技計畫,結合約100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與企業,最終實現核心材料、裝備等自主技術。

近日,由於中國突破技術瓶頸,釷迅速成為學術界關注焦點,尤其全球已探明鈾資源恐於70〜100年內耗盡,釷也被各國寄予厚望。

上帝附贈人類開採稀土的禮物「釷」

根據國際的評估報告指出,地表的釷含量約為鈾的3〜5倍。但因過去釷不被重視,鮮少國家勘探,導致已探明的工業儲量數據並不完整,隨著釷基核能技術的突破,預計各國將加大勘探力度,實際儲量會遠高於目前的評估。

再來是,釷的能量密度驚人,一噸釷的發電量相當於350萬噸煤炭或200噸鈾的發電量。

中國不僅有釷基熔鹽堆技術,還發現新的礦源。今年3月間,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區探明「超大型」釷礦的消息又震動全球,釷礦儲量達到100萬噸級數,占全球已探明儲量的六至七成。

內蒙白雲鄂博礦區。取自百度百科

內蒙白雲鄂博礦區。取自百度百科

中國的釷儲量堪稱世界第一,如按目前中國能源的需求估算,光是釷的儲量可望滿足二萬至六萬年的用電量。這也進而協助中國擺脫了「鈾進口依賴度七至八成」的夢魘,甚至讓中國有望從「能源進口國」變成「能源自主國」。

誰能料到,一直被當成棘手廢棄物的稀土伴生副產品「釷」,竟然有機會成為新能源的救星,恰似上帝附贈人類開採稀土的禮物。

「預估中國將會在5〜10年內商業運轉。」海中雄進一步分析,尤其稀土廢礦泥層裡,有很多釷及其他未知稀土元素,從泥層提煉釷相對容易,加上又成功將釷轉換成核能發電原料「鈾」,提高開採的經濟效益,既降低核燃料的獲取成本,又解決稀土廢棄物問題,堪稱「一舉兩得」之策!

就在中國發布「釷基熔鹽堆技術」的新聞時,川普近月來也密集與澳洲、馬來西亞、泰國、日本、中亞五國簽訂「關鍵礦產(稀土)協議」,以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但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卻潑了川普一盆冷水,報告中直指,「稀土採礦業是一項長期且資本密集型的投資,開發一個礦山平均需要18年的時間。」

看來,即便中美關稅戰從11月10日起休兵一年,但在雙方頻頻布局下,稀土大戰並未結束,而是進入2.0的時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