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紗企業家許宗煒為藝術收藏練功30年,豪宅內,張大千、李可染、趙無極、朱德群等大師巨作大方公開,愛畫成癡,疫情期間仍不中斷買畫。
在商場上,從事歐美婚紗禮服設計、製造事業的許宗煒可能不為人熟知,但在兩岸藝術收藏圈,「許宗煒」三個字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除了是資深藏家,更是台灣橫跨中、西藝術的唯一藏家。
喜歡就買,到處亂買的入門階段
走進許宗煒自稱「天璽堂」的家,綠色調的大自然風裡,張大千、趙無極、朱德群等大師級畫作掛滿牆壁,宛如一座現代化藝廊。很難想像,這是企業家、而非藝術家的住宅。
書卷氣息濃厚的許宗煒背倚書牆而坐,一邊泡普洱茶,一邊幽幽回憶自己的藝術收藏開端。
學生時候我很喜歡文學和藝術,畢業後為生計選擇從商,看似遠離藝術,卻為日後的藝術投資提供了足夠的資金。
上世紀90年代,許宗煒利用在歐美出差閒暇之餘,四處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為了裝飾家裡空間,他陸續買進一些複製畫,也曾上當受騙,匯款出去什麼都沒收到。
文化的差異、資訊的匱乏,加上資金的有限,讓他決定把眼光從西方轉向東方。
在中國繳了500多萬學費,開始痛定思痛
當時適逢台灣本土油畫市場極盛期,許宗煒跟風買了陳澄波、楊三郎等名家畫作,接著又把焦點轉向中國水墨畫,千里迢迢跑到大陸收購,只要喜歡的就毫不考慮買下來,既未深入了解市場行情,也缺乏專業鑑賞標準。
在中國大陸花了500多萬外匯券購買的藝術品,經過鑑定,竟然只有兩件是真品,其餘皆是贋品。高昂的學費,讓許宗煒學到深刻教訓。
很多人買到假畫,從此再也不敢買畫,我則是屢敗屢戰,被激勵要更深入學習,
許宗煒白天工作,晚上鑽研畫作,勤讀、勤看、勤作筆記,一步步收穫心得,手稿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無人能出其右,後來還結集出書,《我的收藏藝術》(大是文化出版)一書成為初進者的必讀書目。
購入《峽谷放筏圖》,成為李可染第一藏家
李可染是許宗煒最欣賞的國畫大師之一。1993年李可染的作品《峽谷放筏圖》在台北展售,問津者不少,卻因開價過高,逾八個月仍未售出。
許宗煒幾經考慮,最終以港幣85萬元購入,讓幾位等待降價的藏家懊悔不已。藏品自會找人,許宗煒深信這正是《峽谷放筏圖》和他的緣份。
收購《峽谷放筏圖》獲得的市場關注,讓許宗煒開始肯定自己的投資眼光,收藏也進入新階段,鎖定在可以拿出手的名家作品,且是有系統、成局的收藏。
說也奇怪,從此李可染的字畫不斷來找他,最多時期他手上擁有34件李可染作品,被喻為「李可染第一藏家」,市場出現李可染的作品,也必找他辨真偽。
因為意義非凡,《峽谷放筏圖》被許宗煒掛在臥室面床的位置,每天早晚看幾眼。二十多年來,不斷有藏家上門想高價收購,許宗煒卻因愈看愈有意境,仍捨不得割愛。
三成藏品創造出40倍的驚人利潤
許宗煒的收藏以近現代作品(1840~1940年)為主,尤其是中國水墨畫。他不諱言,這是「水很深」的市場,必須不斷進行相關研究,才能提升個人鑑賞能力和收藏作品的層級。
經過長時間練功,許宗煒對於畫家們的畫作時間、內涵、創作轉折、作品數量、藏家分布都瞭如指掌,精準程度不遜於拍賣公司,有時拍賣公司還要反過來向他請教。他幽默地說:
熟悉畫家就要像熟悉老婆一樣,就算感冒沙啞,你仍然知道是她的聲音!
2009年,許宗煒擁有的趙無極油畫《17.4.64》,在羅芙奧秋拍以1.4億元高價成交,寫下當時台灣拍賣史上最高價繪畫作品紀錄。有魄力、敢砸大錢的結果,也讓許宗煒的個人藏品,有三成在購入8到10年後,創造出25倍到40倍的驚人利潤。
投資有得,也會有失。佳士得拍賣公司曾帶著傅抱石畫作《麗人行》到許宗煒家中讓他鑑賞,開價1000萬人民幣。覺得價格太高,許宗煒未掏腰包,而今畫作飆漲到3億人民幣,失之交臂的遺憾讓許宗煒始終耿耿於懷。
大痛大賺,小痛小賺,不痛不賺
許宗煒認為收藏要具備四力「眼力、財力、魄力、毅力」,其中眼力尤為重要,有好眼光才能看見好作品,否則不知真假好壞,只能由人宰割。
藝術市場,好作品奇貨可居,財力很重要,但面對超乎想像的高價,敢下手買的魄力也很重要。
「必須買到心痛才稱得上是真愛,」許宗煒語帶捉狹地說:
買得愈心痛,將來的回報愈大,可說是大痛大賺,小痛小賺,不痛不癢就沒什麼可賺。
對他而言,心痛期只有三個月,但錯失好藝術品的懊悔期可能長達一輩子,孰輕孰重,由此可見。
疫情期間繼續賞畫買畫,沒有足夠功力前不宜談投資
雖然這兩年多來受疫情影響,無法像以前可以直接接觸畫作,卻沒有對許宗煒造成太大影響。他透過高清的狀態遠距觀察畫作,再透過電話進行溝通聯繫,科技的真實臨場感,讓他得以繼續看畫、購買心儀作品。
「收藏是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投資則是買別人感興趣的東西,」面對變化多端、動輒上百、上千萬金錢進出的藝術市場,許宗煒給上班族的建議是:
可以為欣賞藝術、陶冶性情購入喜歡的作品,千萬不要為了投資而買。而且沒有練出足夠功力以前,請先忘掉投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