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投履歷跟人生一樣茫然?求職青年的「誠實豆沙包」坦誠版自傳,大概長這樣……

待業青年們懷抱著何種心情來應徵?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2-03-29

瀏覽數 48,800+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編按:我訪問了5位年齡介於22至30多歲的待業青年,他們的心聲栩栩如生地融入在自傳的一字一句中。我問他們,假如要在自傳裡一五一十地描述自己,會打算怎麼寫,結果他們紛紛答出許多不曾吐露過的想法。(本文摘自《和小人物過一日生活》一書,作者為南亨到,以下為摘文。)

某一天我在公車上偶然聽見鄰座上男子的通話內容時,突然想起了遺忘已久的求職時期。內容大略是如此:「今天光是沒通過書面審查的就有4間。」「我真的寫得很認真,不知道為什麼沒過。」「我很努力研究企業理念與資訊。」「自傳畢竟沒有正確答案。」「至少你還比我好一點(苦笑)。」「好煩!」「我恐怕該放下一切了。」等等。

這段對話以懷著一絲希望的語氣結束了,「應該會順利的吧。」是他最後的一聲長嘆,莫名地在我耳邊徘徊了許久。

青年失業、待業的心情

我實在不忍在此提及青年失業率的數據,只想如實說出這樣的故事——那些既不勇敢、沒有滿腔熱血,又不具有創意的人才,每天都在絕望與希望之間奮鬥的青年的喜怒哀樂。這不是他們的「自(我杜)撰」,而是真實的「自傳」。為此,我也想敦促任用這些年輕人的企業,能夠了解待業青年的真實心境,並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工作機會與環境。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睽違已久後提筆寫起了自傳的原因,但寫的並不是自己的故事。

我訪問了5位年齡介於22至30多歲的待業青年,他們的心聲栩栩如生地融入在自傳的一字一句中。我問他們,假如要在自傳裡一五一十地描述自己,會打算怎麼寫,結果他們紛紛答出許多不曾吐露過的想法。而且我真的打算將這份自傳寄出去,想必一定會落選。

那間公司的人事主管看見自傳,大概會說:「這瘋子是怎樣,很想紅嗎?」然後如同其他自傳一樣,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被丟到一旁。然而,我希望他們能思考一下其中蘊含的意義——待業青年們是懷抱著何種心情來應徵的。

應徵的理由?大家的期待都是一樣的 

一、請具體描述你應徵本公司的理由,以及為此做了哪些努力。

我代表待業青年,撰寫了這份自傳。也許您會問我為何要對貴公司做這種事,其實我只是因為截稿日快到了,沒有其他惡意。

許多企業總會問應徵的理由,但希望你們別再問了,因為哪有什麼了不起的原因呢?當然是為了賺錢而應徵。畢竟身在資本主義社會,想要過上好日子就需要錢。還需要我進一步說明嗎?因為我必須還就學貸款,因為想按時繳出不便宜的房租,因為為了求職我也花了很多錢,因為希望能有更充裕的生活開銷,因為我想戀愛也必須結婚,因為我要生兒育女。

再者,因為貴公司是名氣響亮的大企業,這是我應徵的主因,也是我的肺腑之言。想獲得更高薪水、維持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希望公司的營運能長長久久、員工福利越多越好,大家的期待都是一樣的。

有人會問,那為何不去中小企業,只將目光放在大企業上呢?為什麼不降低自己的眼光呢?但反過來思考,那些公司會是「你想去的企業」嗎?

求才網頁的需求不夠清晰,我也必須去做

二、 請具體描述你想做的工作,以及自己具有比其他人更能勝任這份工作所需的專長與經歷。

說起來很尷尬,我都還沒進貴公司工作,竟然已經在問我打算做什麼了。

坦白說,我不清楚進入公司後能夠成就什麼。

貴公司已經在求才網頁上介紹了需求的職位、工作內容,以及公司的願景為何,但是這依然不足。

因為說明太艱澀,藍圖也描繪得不夠清晰。即使不清楚該做什麼工作,我也必須去做。 

於是去了求才說明會,纏著貴公司員工問東問西、搜尋網路資料。如果用心研究貴公司,就能說明「確切想做的工作」了。

最初,我只是盲目地拚命應徵,卻接二連三地在書面審查階段落選。「儘管您的能力十分優秀……」我一天必須看好幾封這樣的簡訊。我用心撰寫的職涯抱負,就這樣成了自作多情的想像,羞愧的情緒湧上心頭。

「我應該要再多投幾間的啊。」這是我最後的心情。畢竟我是抱著「即便是數十間、上百間,我也總會應徵上一間」的心情應徵的。

儘管如此,我很清楚這其中包含了「熱情」。

如果應徵上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

這句話雖然看起來相當真心、懇切,但是對方大概會認為:「原來你並沒有具體的熱情啊。」於是我終將因為「奴力」不足而落選。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至於說到出眾的專業能力,那就要看看貴公司的「理想人才」為何了。簡而言之是:「重視客戶,喜愛創新挑戰,接受新的可能性,對工作懷抱榮譽感,熱情地投入工作,為人正直,能換位思考,懂得體諒,以及能夠與公司一同成長的人才。」

事實上,我並非這樣的人才。我對客戶沒興趣,不確定自己是否有創造力,挑戰精神和一般人差不多,工作只願做到下班為止,偶爾為人不太正直,很多時候我也會自私,比起公司我更重視自己。不過假如這麼寫的話,必然會落選。所以為了不落選,只好寫「自撰」。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即使我的創意僅如蚊子眼淚般少,仍把自己吹噓成像賈伯斯一樣的人;我只有拿多少月薪就做多少事的熱情,卻放話我會讓公司增加兩倍市值。

其實這也不是輕鬆的事,只能秉持死馬當活馬醫的精神,熬了一整夜寫出來。我已經如此努力地生活了,難道熱忱仍舊不足嗎?

平凡大學生最大的挑戰就是「就業準備」

三、 請描述你在學業以外,懷抱極大熱忱、秉持挑戰精神去投入一件事,進而創造出成果或達成目標的經歷。

由於我對學業也不怎麼熱衷,這問題令我無言以對。

大學生哪會遇到什麼很大的挑戰呢?難不成要走上漢拿山的白鹿潭舀水,再步行到白頭山的天池,一邊高喊著「統一」,一邊將水倒入天池裡嗎?還是年輕人必須千辛萬苦地創業,最後成功發大財呢?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謹守本分的平凡大學生,或是待業青年罷了。他們並沒有足以寫出各1000字的「創造成果」、「達成目標」的經歷。我的大學時期,有時和同學或學長學弟一起喝酒、上課,有時在考前臨時抱佛腳,有時在放假期間精進自我。然後服完兵役回來,不知不覺升上了大三、大四,轉眼間就被「就業」兩字纏身。

我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似乎正是此時此刻了,那就是——茫然的「就業準備」。

即便發著牢騷,我依然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能做到吧?」在歷經一番白費力氣之後,我又再次振作了起來。

眼光降低又降低,似乎逐漸成了無用之人

假如不是在書面審查時落選,那就是過了書面審查,卻在職務適性評估時落選,或是在面試階段落選,最後又回到了原點。我將眼光降低又再降低,歲數也一年比一年大,似乎逐漸成了無用之人。聽說別人應徵上工作了,比起為他歡慶祝賀,其實我心裡更感酸楚。去書店時還忍不住拿起公務員考試用書看看,又擺了回去。

小時候看著每天去上班的爸爸,我就說:「我不要當上班族。」但最終仍走上這條路。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我只想過平凡的日子。

我鼓起勇氣,在自傳中坦率直言了。

貴公司也請坦白告訴我吧。請問您將這篇自傳從頭看到尾了嗎?您花了幾分鐘讀完呢?您是不是直接略過這段,馬上去看我的學經歷呢?您期望的人才,真的只有網站宣稱的條件而已嗎?如果不是的話,我們就把話說白一點,別再浪費彼此的時間吧。

大學生要做多少事才能達到就業門檻呢?

自傳就這樣寫完了。從採訪到最後的撰稿,花了我足足3天的時間。在書面資料審核階段時,才發現過去不曾寫過任何自傳的9年之間,原來什麼也沒改變。

我曾聽聞過「盲選」政策,但實際上依舊要填寫學歷。企業會一一詢問高中是否畢業、是否中輟、是否具有同等學力證明等,確認大學讀的是本校或是分校,是日間部或夜間部。而語言能力檢定、資格證照也是必備的。我在資格證照欄位裡,僅填了「駕照」而已。

我甚至覺得現在的公司比起自己以前求職時,問得還要更仔細,從工作經歷、志工服務、旅遊經驗、社團活動到研習課程全都得回答。明明就是新鮮人,搞不懂為何要問工作經歷,而且連1個月以下的旅遊經驗,都成了不足以記載的事項了,卻沒想到旅遊體驗,居然也成了社會競爭力的一環。

我很懷疑在大學四年間,該如何累積這些經歷呢?為了填滿一項又一項的空格,又必須投入多少時間與費用呢?究竟大學生要做多少事才能達到門檻呢?

就連撰寫自傳這件事,也令人備感壓力。待業青年金廣侻(化名)表示:「每家公司都會要求自傳,有些篇幅最多還超過5000字。事先做好對企業的研究是必要的,要詳讀公司的理想人才、職務等,而且因為應徵職位都不一樣,每次都必須花幾天重新寫過。假如是非常想去的公司,甚至會需要1個月的時間重寫。」金某為了向自傳顧問諮詢,還付出了超過10萬韓元(相當於2700元台幣)的費用。

而大學生宋侶力(化名)則批評道:「即使通過書面審查了,還要通過錄取的那道窄門,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應徵很多間公司,但是也因此花太多時間在寫自傳,壓力實在很大。如果選用人才時,可以只問必須知道的事情,只要寫履歷,把自傳簡化就好了,反正面試的時候一樣也要問問題啊。」

此外,也有人質疑這些辛辛苦苦寫出的自傳是否真的具有鑑別度。待業青年朴祿曲(化名)說道:

反正自傳根本是寫得像『小說』一樣,有鑑別度嗎?他們搞不好根本不會把好幾頁的自傳全部讀完。

《和小人物過一日生活:從20則人生百態的觀察,獲得堅持不懈的力量》,南亨到著,劉宛昀譯,時報出版

《和小人物過一日生活:從20則人生百態的觀察,獲得堅持不懈的力量》,南亨到著,劉宛昀譯,時報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