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學子還在為選系所苦嗎?當大家看著科技產業趨勢,拚命想擠進電機、資工領域時,其實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新選擇。
科技產業開出高薪搶人才,致使學生紛紛投入電機、資工領域,迎來「大電資時代」。相反的,若是提到想念森林系,大眾第一疑問一定是森林系畢業後要幹嘛?森林系不就是種樹嗎?有何出路?
時至今日,隨著減碳趨勢,森林系充滿潛力。時空反轉,「種樹大計」早已備受企業關注。
隨著2050年淨零碳排成為歐美、台灣的政策目標,企業不得不面對減碳轉型的課題。為了抵換碳排放量,「植樹造林」成為企業的選項之一。
像是蘋果(Apple)透過植樹、復育熱帶草原抵銷碳排。去年(2021)台灣的信義房屋也花了14億元,在台灣南方海域購買了一座小島,希望打造成零碳島。
然而,植樹造林可不是種樹、澆水那麼簡單,包含該種什麼樹種才能有效碳吸存、該如何評估碳吸存效率、植樹造林是否划算、林場管理、生態保育、驗證諮詢等,都需要專業森林系人才進行評估。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柳婉郁回憶,從去年中開始,自己真的一刻也不得閒,「該如何減碳?」「植樹造林可以抵銷碳嗎?」「碳權該如何購買?」企業對減碳的需求迫切,卻滿頭疑惑無處問,紛紛找上了森林專業的她。
延伸閱讀
減碳成企業標配 減碳腦成職能必備
不只是造林,「永續+森林」出路更多樣
其實,植樹造林不僅是一門學問,森林系的專業也不僅如此。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解釋,以台大而言,森林系就分為森林生物、森林環境、資源保育及管理、生物材料四大方向。包含動植物在森林生態內如何運作、森林復育、環境與資源政策、森林經營、生質能源技術研發等都是課程之一。
森林系人才的出路,不同於過去大家想像,只往公部門像是林務局、國家公園等發展,也包含造紙、生技、生醫、林場經營等都是出路之一。尤其隨著企業對於永續的重視,森林系在綠色製程、木質及綠建築技術、生質能源技術研發等專業也受到重視。
邱祈榮舉例,推出清潔沐浴、泡澡、寵物用品等產品的在地品牌「木酢達人」,就是從廢棄木材出發,透過製炭、蒸餾,提取木酢液,研發製成產品,而弱酸性的特色能幫助維持肌膚健康,就是一個透過廢木回收、循環生態創業的範例。
現今,企業都在喊的「減碳」,從碳盤查、能源管理、承諾、減量行動、碳抵換到認證等,每個階段都是一門專業。業界對於相關人才需求不斷提升,現今也出現永續管理師、碳顧問、碳交易員等新興職缺,都是森林系人才可以參考的方向。
延伸閱讀
減碳成全球必修課 潛力科系大盤點
跨域整合,延伸至醫療、行銷、管理
近年來,森林系除了本身專業,現今也開始跨域結合。
邱祈榮表示,台大近年就開設「森林療癒」課程,結合森林與醫療專業,透過森林環境來增進健康、活力等,像是森林散步、遊憩活動、心理諮商等。
此外,柳婉郁也提到,林下經濟、環境教育、森林大火預測、山村綠色經濟等,都為可以關注的新趨勢,除了森林專業外,也跨域整合農作、經濟、行銷、管理、教育等不同面向的能力。
若想就讀森林系,柳婉郁建議,學生可以可修讀永續相關課程、關注國內外政策趨勢,並嘗試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如淨山、森林療癒及林下經濟等,了解森林多元性服務的重要性。
由於減碳議題近年才受到大量關注,台灣相關政策、法規、市場模式等都尚未成熟。邱祈榮說,學生應加強關注趨勢、培養核心能力,並直接參與實作。隨著減碳議題越來越熱,也是一大機會,讓莘莘學子重新認識森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