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讀書明理之人,居然建議不要唱國歌,若不是不愛國家,就是別有隱衷,請讓我說清楚。
舍下住在台北市東區,緊鄰國父紀念館。每天清早,常到紀念館廣場做點活動。館方在六時半,定時舉行升旗儀式,由駐衛憲兵執行。擴音器先播出「升旗典禮開始,全體肅立」的口令,隨即演奏國歌,接著再演奏國旗歌。
國父紀念館是紀念創建民國的孫中山先生的地方,每天升國旗,自然應該。但是當演奏國歌和國旗歌,大家應該肅立致敬時,場上人群的形形色色,則叫人不忍述說。很多人固然面向升旗台,聞歌肅立,但有些人卻照常跑步,照常跳舞,照常練拳,照常談笑,照常坐在石凳上摳他的腳丫子……。千奇百怪的樣子,實在使人吃驚。他們好像不知道唱的是國歌,好像國歌與他們無關,或者,好像向國旗、國歌致敬是一樁不體面的事,他們羞於為之。
於是國旗冉冉上升,國歌悠揚演奏,肅立者自肅立,隨意者自隨意。這種現象所顯示的,是國民精神的疏離,心志的渙散,以及對國家熱情的消減。
這些年來,政客為了選票所泡製的國家認同問題,已經看得出「成績」,國父紀念館升旗典禮的場合,只是一例而已。當國家領導人喊出「兩個國家」「一邊一國」,當「台灣獨立」進入政黨黨綱,當某些公職人員不願面對國旗宣誓就職,當公民投票正大力推動,此時,人民心裡的國家叫什麼名字,怎能無惑?
有人說國家的名稱只是一個符號,別那麼認真。但是,當「台灣共和國」還未成為事實之前,「中華民國」不就是那個符號嗎?中華民國國歌不就是代表中華民國麼?
女作家林海音女士的追思會在台泥大樓舉行,《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先生的追思會在國父紀念館舉行,筆者都曾參加,陳水扁總統兩次都親自蒞臨。當他到場時,竟無一人向代表國家的元首起立致敬。我深為惶惑不解,曾詢及鄰座人士,他們說:當國旗、國歌都不能代表國家時,總統又怎麼能代表國家呢?
政治理念混亂至此,國家認同歧異至此,不是無拳無勇如區區這些人可以匡正的。不如把這個問題遮掩起來,大家拖延著過日子,等到有一天國家有新「符號」出現,或大家都願意接受這個舊「符號」,問題或可解決。因此,希望包括國父紀念館在內的這些地方,以後不要再舉行升旗典禮、唱國歌這套儀式了。做這些事,只會在精神上繼續割裂這個國家,使國民顏面難堪,內心徬徨沮喪。有害無益之事,何必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