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科技巨頭抵制俄羅斯大家一起來,中國企業卻陷入兩難

傅莞淇
user

傅莞淇

2022-03-04

瀏覽數 15,200+

在烏克蘭政府的號召下,蘋果、甲骨文等愈來愈多科技界巨擘宣布對俄制裁手段。取自Unsplash by Zhiyue Xu。
在烏克蘭政府的號召下,蘋果、甲骨文等愈來愈多科技界巨擘宣布對俄制裁手段。取自Unsplash by Zhiyue Xu。

在烏克蘭政府的號召下,蘋果、甲骨文等愈來愈多科技界巨擘宣布對俄制裁手段。但透過懲罰使用者帶來的即時性效果有限,被困在本國官方立場與跨國供應鏈禁令間的中國科技公司也顯得無所適從。 

盧布大跌、推特變慢,現在連蘋果(Apple)產品也買不到了。在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下令發動的戰爭中,受苦的不只是烏克蘭流離失所的人民,也包括自家的俄羅斯民眾。

在蘋果宣布中止於俄銷售iPhone等商品,並將俄國營媒體「RT」與「Sputnik」Apps在俄羅斯境外下架後,軟體巨擘甲骨文(Oracle)亦於3月2日宣布停止所有在俄羅斯的業務。其主要競爭對手SAP也中止在俄銷售所有服務及產品。

甚至是擁有多款熱門運動遊戲的美商藝電(EA),也宣布將俄羅斯隊從國際足盟大賽(FIFA)系列遊戲中除名。

這顯示,烏克蘭政府動員國際力量對抗俄羅斯侵略的戰略獲得了不錯的響應。

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烏克蘭還打算持續號召另外50間科技公司加入抵制俄羅斯的行列。

烏克蘭政府發言人表示,很感謝科技公司們冒著經濟損失的風險,表達對烏國的支持:「我們相信,這能鼓勵俄羅斯人民對普丁政權表達抗議。」

先前,烏克蘭副總理兼數位化轉型部部長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也曾向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求援,並順利獲得了SpaceX衛星站「星鏈」(Starlink)的聯網服務。

烏克蘭副總理兼數位化轉型部部長費多羅夫,取自Mykhailo Fedorov臉書。

烏克蘭副總理兼數位化轉型部部長費多羅夫,取自Mykhailo Fedorov臉書。

社群平台大打資訊戰,封鎖俄國營媒體 

除了中止銷售與服務,科技業打擊俄羅斯的另一個途徑是封鎖其資訊傳遞。

在歐盟2月底宣布在境內禁制RT及Sputnik後,Meta、Google、微軟與TikTok等公司很快地表示會遵從禁令。Twitter也在3月2日宣布將跟上腳步,刪除這兩家媒體的社群帳號。

歐盟評斷,RT及Sputnik的媒體獨立性已因收受國家資金等官方支持受到質疑,淪為克里姆林宮對付西方的資訊戰工具。俄羅斯必須停止侵略烏克蘭、停止在歐盟境內的宣傳戰,禁令才能解除。

Google則是已將俄羅斯國營媒體從新聞搜尋服務中移除,並禁止這些媒體在自家服務中購買或置入廣告。YouTube也喊停俄媒自平台廣告中獲益的金流。在Bing上,RT及Sputnik的搜尋結果也被降級,且不能投放廣告。

先前,Google與蘋果已為了保護烏軍與烏克蘭人民的行動資料,關閉了自家地圖的即時交通資訊服務。

除了同樣限制俄媒投放廣告,Meta拒絕俄政府停止「審查」內容的要求,持續對俄國營媒體內容進行事實查核,並在Facebook與IG上標註俄媒內容「受到國家控管」。

遠見陪你智慧行,閱讀有禮送好箱

RT的副主編貝爾基娜(Anna Belkina)抨擊,這顯示西方建制體制無法容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看法。

貝爾基娜在聲明稿中表示,批評者並沒有提出任何RT這段時間報導不實的證據:「他們無法理解的是,正是他們的同溫層(echo chamber)效應,孕育了他們長久以來抱怨的公眾不信任感。」

Sputnik也在聲明中表示,對媒體下禁令才正是壓迫言論自由的行動。

Google與蘋果已為了保護烏軍與烏克蘭人民的行動資料,關閉了自家地圖的即時交通資訊服務。取自Photo by Solen Feyissa on Unsplash。

Google與蘋果已為了保護烏軍與烏克蘭人民的行動資料,關閉了自家地圖的即時交通資訊服務。取自Photo by Solen Feyissa on Unsplash。

保護民眾知情權,又精準打擊俄方大內宣 

美國國際共和研究所(IRI)科技及民主部門主任哈貝斯(Katie Harbath)形容,這些科技公司正試著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掌握一種「精巧的舞步」。

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平台成為俄國政府打宣傳戰的工具,但也不希望就此中止俄羅斯境內的服務。因為,還是有許多一般俄羅斯民眾使用WhatsApp等通訊工具來得知及傳播非官媒推送的資訊,甚至是組織抗議行動。

這其中的平衡,也不全是他們可以掌控的。畢竟,這些對俄媒開刀的科技公司也得擔心自己會不會遭到俄羅斯政府的回擊。在資訊戰升溫間,俄監管機構也收緊管束,包括Facebook、Twitter都已在受限名單中。

跟不跟進制裁都有危險,中國科技業處境兩難 

不過,處境更加兩難的,恐怕是位於中國大陸的跨國公司。

中國外交部、銀保監會皆已清楚表態,中國並不贊成、也不會跟進西方國家因烏克蘭戰爭對俄羅斯實行的制裁。

這就使得中國企業既不想與官方立場分歧,但又擔心會因不跟隨美方領導的科技禁令而遭波及。不僅自身也可能被制裁,管理階層還可能面臨刑事起訴。

根據美國的禁令,即使產品是在海外生產,只要其中涉及來自美國的技術,就屬於管制範圍內。類似的科技禁令過去也曾用以對付華為,藉此切斷其晶片供應,使得華為核心的手機與5G服務銷售表現受到重創。

據白俄羅斯媒體「Nexta」消息,中國大陸電腦大廠聯想曾與英特爾、戴爾一同停止向俄羅斯發貨,但聯想並未確認此消息。但聯想的產品中也使用大量美國超微(AMD)與英特爾的處理器。

另外,中國叫車平台滴滴在烏俄戰事爆發前,曾因市場考量而宣布準備於3月4日退出俄羅斯市場。但戰事爆發後,疑似受到輿論壓力、抨擊對俄制裁竟比美國還快,一百八十度扭轉立場,決定繼續經營俄羅斯市場。至今滴滴未對此提出官方解釋。

中國大陸是俄羅斯最主要的電子產品供應國,俄超過一半的電腦、手機都倚賴大陸出口。美國也知道在大陸支持下,西方經濟制裁對俄羅斯的衝擊會獲得減緩,因而也期待大陸科技大廠能響應對俄制裁。在全球供應鏈及本國政策夾擊中,大陸科技業的危險角力還將持續下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