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著台北一○一大樓外走,率先映入眼簾的,是高聳入天、不見頂點的高樓,一天不同時刻都各有風光;獻給所有參與者的公共藝術品「伙伴紀念碑」,則是許多遊客必定要留下紀念照片之處。進入商場,米其林餐點、台灣傳統美食、各式小吃,樣樣讓人食指大動;三、四樓的國際精品,不僅看得人眼花撩亂,還大大滿足了購物慾;再往上的辦公樓層,有德國拜耳、法國萊雅、美國麥肯錫,以及一次承租五層樓的安侯建業等外商進駐,展現了台灣的國際化與重要性;坐在高樓層餐廳內用餐,則能眺望高山遠景,讓人沉澱心情,享受一下午的舒爽。
「藉由經營管理和永續發展策略,台北一○一結合了人文、藝術、時尚、創意四個生活美學元素,讓這幢建築有了高度以外的文化內涵。台北一○一是『台灣當代文明的地標』,是世界看見台灣最美好、最耀眼的名片,」2018年接任台北一○一董事長的張學舜,道出這棟台灣地標建築的意義。
台北一○一 體現當代文明的場域
他認為,台灣歷經近代百年的演變與發展,既有東方的儒、釋、道文化價值,也有西方文明的現代商學、科學、民主法治、人文美學等元素,如今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下,形成了代表台灣社會獨有的當代文明,「而台北一○一,正是體現這個獨有價值的指標場域。」
一般人會看台北一○一的建造工藝,從以八個「斗」疊出大樓外飾的如意造型,到特製的鋼骨高韌性接頭、全球最大的風阻尼器,以及成為世界最高的綠建築,在在巧思都讓這幢建築獲得莫大肯定。確實,台北一○一在硬體有其精妙之處,但在軟體的安排與意義上,其實也不惶多讓。
台北一○一是首座設置公共藝術的企業大樓,光是將系統設施風阻尼器大方外露,成為享譽國際的公共藝術品,就是一大創舉。事實上,台北一○一建造時,便以超過總建築費用的千分之五,做為公共藝術設置預算,廣邀國際藝術家合作,讓藝術作品成為空間與參與者互動的交流平台,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新加坡、香港與台灣等地的藝術家,都參與其中。
這些藝術家創作的精彩作品多不勝數,戶外銅雕《都市交響曲》、象徵宇宙萬物的《天地之間》,以及黑色花崗岩和白色大理石製的《世界之環》,都不斷引來造訪大樓人們的讚嘆。最特別的一件裝置藝術,當屬獻給參與者的「伙伴紀念碑」,那代表了台北一○一建築歷程的生命印記,也是引發記憶共鳴與延續未來故事的城市靈魂。
外牆點燈 建築與市民的對話
此外,台北一○一相當著名的,還有與城市相互映照的「外牆點燈」。2005年4月19日,台北一○一的外牆以燈光打出質能互換公式E=mc²,慶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100週年;外牆也曾開放民眾許下新年願望,並感謝新冠肺炎的防疫英雄。每一次外牆點燈的主題,不論是歡慶節目,或是撫慰人心、向英雄致敬的簡單話語,都像是建築與市民的對話,除了帶來好的宣傳效果,也傳遞台北一○一與市民同在的理念。
張學舜進一步強調,近年來,為了更融入民眾生活,台北一○一持續啟動無數豐富精采的策展,包括邀請國際級台灣藝術大師楊英風、朱銘、洪易、康木祥等人,在台北一○一裡策展,將台灣地標化身為「台灣當代美術館」;或是運用台灣特有的萬代蘭、千代蘭,將台北一○一幻化為一座「島嶼花園」;同時,台北一○一還以歐洲花園為設計靈感,讓莫內筆下的「莫內花園」實際成形,滿室花朵與柔美光影錯落,看得遊人心花朵朵開。
「當然也不能忘了全球期待的跨年煙火!」張學舜笑稱,在場域內舉辦的每一場活動,都是世界頂級的策展活動,「而台灣人民當代生活的優雅樣態,也透過前來台北一○一旅人的體驗與分享,讓全世界都能看到台灣當代文明的璀璨與美好。」
1997年開標的台北一○一,至今25年的精彩時光都被紀錄在新書《從0到101:打造世界天際線的旅程》中。接下來,張學舜要續寫歷史,讓這個國際級地標繼續與台灣的當代文明、世界接軌,「我們會透過精采的策展與活動,打造兼具『高度、深度、溫度』的生活美學場域,讓台北一○一延續建成至今的榮耀時刻,持續迎向國際世界,展現身為城市地標的價值,閃耀獨一無二、專屬台灣的傳奇與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