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拿到不如意的牌,也能打成好局

編者的話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22-02-21

瀏覽數 15,600+

蘇義傑攝
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22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史上最慘」,自2019年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起,這四個字已經出現在不同屆學生上好幾次了。 

有受疫情影響而沒了畢業典禮和開學典禮的入學生,有因三級警戒而突然被迫停課在家遠距的在學學生,還有因疫情讓企業凍結人事而求職困難的畢業生,都面臨著過去依循的道路,突然中斷而不知所措的窘境。 

今年,「史上最慘」四個字,輪到學測考生。考招制度的改變,讓學生突然發現,目標學校的採計科目,怎麼和過去不同! 

與其哀怨,不如努力思索解方 

去年底一則新聞,建國中學第二班群原本設定給想就讀生醫學群的學生,因此高三只開設生物、化學等課程。 

沒想到各校升學簡章出爐後,包括台大醫學、生科等幾個熱門科系,分科測驗都要採計物理成績,校方緊急在課餘時間加開物理課,供學生補修。 

學測新制將原本的數學,分為難度較高的數A與難度較低的數B,沒想到台大、政大、北大及成大等商管科系紛紛宣布,入學將採計數A,讓文組學生一片哀嚎,「臨到考前才突然被捅刀」。 

抱怨絕對必然,然而當考試結束、等放榜聽牌時,與其繼續哀怨,不如正面面對。如果拿到手的真是一副爛牌,是否還有機會在未來四年和畢業時,打成一場好局? 

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分享,所有的政策和作法,都會為不同人帶來不同利害。重要的是,這些改變除了眼前,還會帶來哪些長遠的效應?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應該是埋進一顆種子,而不是移植一盆盆栽,」林奇宏說,最好的教育應該是讓學生長成未來世界需要的樣子,而不是要求他們成為當下我們覺得應該最好的模樣。 

考招制度變革讓人煩惱,但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思考,改變背後的新方向在哪?哪些學校、科系、領域,會因這些改變而受益?自己的選擇,如何貼近這些改變而獲益? 

採計科目的改變,是否代表相關領域所需專業正在移動?國家政策的公布,意味哪些人才需求的變動?這些變化,又有哪些學校已經開始因應並投入資源? 

當大學愈來愈強調校內跨域選修、系進院出、跨系互轉,不斷開放學生在四年內摸索性向、轉換跑道的機會時,入學時的選擇,並不代表接下來四年只能走那條路。 

《遠見》「2022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分析三大國家教育政策、兩大產業法規改變,並由多位校長分享資訊、人文、永續、AI的跨域學習趨勢。 

不管你手上的牌是什麼花色,請記住,入學只是開始、不是結束,結局還未定,改變牌局的機會,還掌握在你手上。 

延伸閱讀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