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人類生活樣貌改變,更讓工作型態具備更多元想像。畢業季節到來,各大企業對於新進人才的任用有何改變?《遠見》2022「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出爐,社會新鮮人的即戰力成為徵才關鍵。
2020年2月襲台的新冠肺炎,至今已兩年,對國內企業帶來天翻地覆的營運挑戰,也讓企業對新鮮人的能力,帶來不一樣的重新評價角度。
去年中,以「全球防疫模範生」「疫情之下的平行世界」自豪的台灣,島內爆發出嚴重疫情,三級警戒下,許多公司面臨營運突然中斷的措手不及,許多企業原訂的人才招聘計畫,也紛紛暫緩或延後,讓去年7月畢業的大學生,面臨職缺數量大減的窘境,成為「最慘新鮮人」。
然而,8月之後台灣疫情快速消退,國內消費市場猛力反彈,加上國際需求持續暢旺,突然回春的市場力道,讓企業紛紛急著搶人,一路開缺,也讓2022年一開春,就成為台灣史上最缺工的一年。以國內最大徵才網站104人力銀行為例,截至2月,線上工作數達87.2萬個,不僅創史上同期新高,更比去年同期增加17萬個職缺,年增幅達24%。
在這樣爆落又爆起的企業徵才需求中,企業主對大學新鮮人的喜好,是否出現不同變化?
企業強力補人,帶動開春職缺數創下歷史新高
《遠見》每年針對台灣上市櫃公司進行「企業最愛大學生評價調查」,探查企業主心目中「最佳就業力大學」。
今年《遠見》共邀請2090家上市櫃與資本額達一億元以上的企業參與調查,完成523份有效問卷,回覆率25%。
此一數字較2021年的調查下滑33%,正是因受去年疫情影響,以致許多企業直到第四季看見疫後市場需求強彈,才恢復甚至加速招聘。
今年調查除了延續過往,以校別進行「大學整體」「國立」「私立」「技職」等校際排名,還依據學科別,分為文法商類(社會人文、法政、商管)、理工類(數理化、工程、資訊)、民生類(觀光休閒、設計/建築、醫衛/生技),共三大類9個分榜的學科領域排名。(有調查農林漁牧、藝術表演兩個學門,唯因樣本數不足,故不列入)
此外,《遠見》也針對產業別,調查「資訊科技業」「傳產製造業」「零售服務業」,找出不同屬性企業心目中最佳大學生。
每家企業可選出最愛的前三名學校,計分方式為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依照總積分進行排名。2022企業最愛的大學生,有哪些學校?企業選才的偏好,又有何變化?
成大八連霸企業最愛,技職、私校排名大躍進
今年調查結果的最大特點,就是「實務型人才」當道,反映去年下半年疫情緩和後,企業看見需求湧現,才緊急搶著補人的狀況。
企業對「即戰力」有著高度需求,無不希望招聘進來的新人,可以快速上手工作,填補第一線現場的人力不足。這不僅讓強調「辦學務實」的大學評價維持高檔,也帶動強調「學習接軌職場」的技職和私校,排名大躍進。
綜觀2022年企業最愛的前30所大學,擁有「樸實勤學」美名的成大蟬聯冠軍,拿下八連霸;台科大則力壓台大,站上全國第二;北科大更贏過政大、清大和陽明交大,拿下全國第四。
強調學生就業力的老牌私校,表現同樣佳,逢甲蟬聯私校冠軍,拿下第八,淡江緊追在後,排名第九。隨著南台灣科技廊道的形成,帶動企業徵才版圖南移,中山進步五名,站上第十名。
進一步觀察九大學科別分榜,文法商類的「社會人文」「法政」「商管」分榜,皆由政大奪冠,政大已連續第五年拿下三冠王。理工類的「工程」「資訊」「數理化」分榜冠軍,分別為成大、台大與清大;民生類的「設計∕建築」冠軍由北科與台大並列;「醫衛∕生技」由陽明交大奪冠;「觀光休閒」由高雄餐旅大學蟬連榜首。
若從產業別來看,不同屬性企業心中最佳大學生又是誰?「傳產製造業」的冠軍為成大,「資訊科技」第一是台科大,「零售服務業」最愛政大;其中台大與台科大,是唯二在三種產業都進榜前十的學校。
整體而言,2022年企業對大學畢業的評價變化,可以歸納為兩個現象:
現象1〉技職全面翻紅
台科、北科搶進前五,技職占前30名近1∕3高比例
今年調查中的最大黑馬,就是台科大擊敗台大,高居第二;北科大也衝上第四,國內兩大技職龍頭,同步搶入前五強。
此外,前30名進榜的技職體系,包括高科、雲科、虎科、勤益、屏科、明志、正修等另外7所公私立科大,其中虎科、屏科、明志都進步超過10個名次。而前30名中近1∕3都是技職體系大學,是調查首見的高比例。
為何今年台科大在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會創下排名新高?台科大校長顏家鈺認為,確實是因為各大企業疫後搶人熱潮。他表示,台科大的學生能力一直很優秀,技職體系的訓練,更讓他們兼具理論與實務的特質。
過去,許多企業徵才時,常有「大學優於技職」的刻板印象,尤其科技業、製造業的知名大企業,挑選新人時,還是以台成清交為第一優先。
然而,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島內大缺工,讓許多企業在徵才時,放下過去的認知限制,「先用用看好了」。沒想到一用,才發現台科大的學生真的很不錯,對台科大畢業生的評價也就水漲船高。
顏家鈺笑著說,這一波企業搶人大戰中,科技業是搶最兇的一群。台科大的電子學院,規模在國內排名前五大,過去大眾常把台科大畢業生,定位為「中型企業比較愛用」,但這波疫情,讓許多一線科技公司開始直接招聘台科大畢業生,也讓台科大學生的實力在企業中展現。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這幾年愈來愈多台科大學生,一畢業就進入知名一線科技業,」顏家鈺說,這表示企業在嘗試用人之後,肯定台科大畢業生確實好用,才會愈招愈多。「機會是留給有實力也準備好的人,過去我們辛苦耕耘,終於被看見,排名躍進也是水到渠成。」對於今年的好成績,顏家鈺更想鼓勵所有台科大,以及技職體系學生,只要厚植自身實力,一定會被看見。
觀察九大學科分榜中,也可發現「技職不輸大學」的現象,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醫衛∕生技」此一分榜;在眾多國立頂大中,技職類的私立嘉南藥理大學異軍突起,衝上第四。
嘉藥是國內唯二擁有藥學系的技職科大,培育出來的藥師遍布全台各地方藥局。嘉藥藥理學院院長施美份分享,嘉藥近年投資全新的藥學大樓,設有完整類產線基地,並採購各種高階儀器。
她指出,國家證照是藥師的基本備配,但是否有第一線實務經驗,能否一畢業就上手,是地方藥局在意之處,嘉藥學生在校就可以透過基地訓練,畢業前必須完成640小時的實習,正是企業喜愛聘用嘉藥畢業生的原因。
可見專注辦學、實務接軌的技職類特色大學,就算與醫科大學競爭,也能以即戰力獲得企業高度青睞。
此外,「設計∕建築」分榜多年來都是成大居首,今年則由北科和台大並列第一,也是首度有技職體系在此榜奪冠。

三大產業雇主,認定最佳畢業生TOP10。
現象2〉私立不輸國立
研究接軌實務,實用性導向讓學生成為企業解題者
今年調查結果的第二大發現,是辦學強調「畢業即就業」「好就業、就好業」的私立大學,表現猛進。對比去年企業最愛大學生前十名都是國立大學,今年逢甲和淡江皆打入前十,前30名中還包括中原、輔仁、元智、東海、東吳、文化、明志、銘傳、正修等11所私校,名次也多較去年前進。
中原大學工學院院長林義峯表示,私立大學重視學用接軌,從學術研究成果的國際評價,就可看出和國立頂大的差別。中原在工程領域的國際排名,在國內僅次於台成清交台科北科,居全國第七。
林義峯指出,能有此好成績,是因為中原教授論文的引用率高,而高引用率則來自中原老師選擇研究主題時,更偏重實務,強調做有用的研究,當研究與實務關聯性高,被引用、被看見的機會也就高。
「當老師對知識的鑽研,更強調產業實務應用,學生所學自然也更接近企業當前的問題,」林義峯說,如此一來,學生畢業後進入企業,對如何協助企業解決問題,也就更有發揮空間,當企業發現中原學生真的能解決問題,對學校的評價自然也就上升。
一場疫情,改變了企業生存的戰略,讓企業對「能解決當下問題」的人才更加肯定,也讓致力於務實辦學的大學評價上升。雖然至今疫情仍撲朔迷離,但可預見的是,有實力、有專業的「實務型人才」,是不會被企業埋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