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專上電影字幕的福相,面對數位轉型浪潮,如何在滅頂風暴中求生?

重新從菲林裡找回feeling

陳仲祺
user

陳仲祺

2022-02-14

瀏覽數 21,800+

福相總經理張逸方除擅長解決問題外,更能精準分析影片能否賣錢。圖片提供/福相數位電影製作
福相總經理張逸方除擅長解決問題外,更能精準分析影片能否賣錢。圖片提供/福相數位電影製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福相處理過的電影字幕膠卷,堆起來有1000幢台北101之高,業績曾像迅猛龍般攻占九成字幕市場,卻在娛樂產業的數位化浪潮中跌落低谷,被稱為「解決問題大師」的總座張逸方,如何在兩年之間起死回生?

2012年前,電影仍是膠卷拍攝時代,全台上映的影片中,十部有九部最後必定打上12個字:「福相國際電影字幕專業製作」,這12字曾經是業內公認的金字招牌。

2012年後,隨科技進步之賜,影視轉為數位拍攝,等於正式宣告膠卷上字幕的時代終結。

「我沉思了三天,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轉行,二是轉型,」福相總經理張逸方回憶當年處境,就像剛登上101大樓觀景台,忽然跳回地面停車場的感覺。

如影片倒帶般,這段故事得從1994年說起,當年福相公司剛成立,就買下全亞洲唯一的電腦雷射字幕機,因膠卷拍攝時代,電影最後都得上字幕,以往的銅板字幕技術已顯得既慢又無時效。

頂著亞洲第一家、全台最大字幕製作公司的光環,福相營運了一年,卻幾乎面臨倒閉。原來,好的設備也須有相對的技術搭配,當時這台來自法國的舶來品,經常打不出一些中文字,福相的光環也在業內一陣喧嘩後逐漸褪色。

年輕操盤手初登舞台,翻轉九成業績

危機就是轉機,福相股東決定找來一位具理工背景的操盤手,希望借專業技術改善流程。1995年,張逸方28歲主掌瀕臨關門的福相,兩年之間就將福相的業績起死回生,「解決問題大師」成為這位年輕總經理的代名詞。

由於解決了技術關卡,雷射字幕機當然體現了其快速優勢,福相字幕的市占率從原本的一成,直接提升到九成,當時《侏儸紀公園》狂潮席捲影壇,「迅猛龍」也成為業界對福相業績的比喻。

當時電影字幕膠卷堆滿公司,張逸方曾豪氣地將膠卷搭成一面牆當作隔間,還將膠盤疊成一張沙發。不過最後仍為了空間需求全部清理掉,「後來101大樓蓋成有500公尺高,福相的膠卷就相當於1000幢的101大樓。」

「解決問題大師」當然並非浪得虛名,張逸方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他在1997年研發了「電影字幕同步播放系統」,從此,讓台灣金馬獎國際影展大放異彩。

簡單來說,以往金馬獎經費只夠買斷50部外國片來台播放,因為電影膠卷上字幕後就等於刻了字,所以必須買斷版權。多虧了同步播放字幕系統,不會在膠卷留下痕跡,所以借拷貝帶即可,因此以原本的經費能買到200部外國片,金馬國際影展因而大幅提升了影響力,被視為亞洲最具規模的影展。

直至2008年,當時的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國內所有影展其試片及字幕皆由福相製作,九成的影片都交由福相上字幕,曾經創下整整45天、24小時不停機,單子排不進,客戶得排隊領號的盛況。

大起大落,堅持轉型不轉行

場景又轉到2012年,此時,張逸方獨坐在辦公室裡,一段輝煌歷程,終抵不住科技潮流,數位化拍攝時代的來臨,膠卷被棄用,當然也不需要法國雷射機台上字幕,一切全都數位化,只要有套軟體,誰都會打字。

也不過就一眨眼的瞬間,「怎麼菲林(film舊時翻譯)就忽然沒feeling了呢?」張逸方說當時只有兩條路可選,轉型或是轉行。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解決問題是張逸方的專項,分析問題則是他的特長。「憑什麼不堅持?不過就是技術問題,我是也是技術背景啊?福相有17年的字幕經驗,這些經驗能被數位一筆抹煞嗎?」

決定轉型不轉行的張逸方,立即將員工整編成數位技術團隊,專研數位化之下的影音後製,最重要的是,這裡面的「貓膩」還真的被福相發現了,那就是電影院的播放系統,不見得能夠相容所有的字幕軟體。

試著想想看,一部電影製作費假設上千萬台幣,如果發生因字幕系統不能放映時,退票抗議的損失有多可怕。

「你能想像已經走了999哩路,絕對不差這一哩路的感覺嗎?」張逸方形容投資製片商花了大筆錢,豈能容許最後發生錯誤?

而且全台各大戲院的播放機,常常南借北調,當然會出現bug,所以福相特別在播放機的程式版本下苦功研究,也與時俱進,了解各種字幕程式的更新版本。

果不其然,福相十來年打下的品牌基礎──品質和信用,逐漸喚回了客戶。交給掌握市場動脈、熟悉播放系統、字幕專業經驗的福相,當然就是放心。

兩年之間,福相起死回生,到目前為止,市占率達到七成。

就在決定轉型的同時,張逸方立即報名台藝大研究所,專攻導演後製:「因為科技不斷推進,要跟得上客戶需求,往往客戶的危機就是福相的轉機。」

所以,經過轉型的福相,不像以往只會上字幕,老狗得學新把戲,由於影視數位化結合了剪接、拍攝、播放,福相積極往上游靠攏,張逸方也透過進修了解整個上下游產業鏈需求。

福相不但具備數位後製技術,更努力朝上游產業鏈發展。圖片提供/福相數位電影製作

福相不但具備數位後製技術,更努力朝上游產業鏈發展。圖片提供/福相數位電影製作

事實證明張逸方的分析是對的,客戶開始大量回流,目前平均一週新上映的電影有超過一半為福相製作,一年的影片製作量超過150部,而且各項需求愈來愈多。

李安導演《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其DCP(數位電影壓縮製程)部分就是與福相合作。福相更參與了六0年代的國民玉女偶像甄珍經典影展的調光工作,張逸方強調,「調出來的顏色除正確外,還要保有膠捲的感覺。」

解決問題專家,邁向分析大師

向來在膠卷中找尋感覺的張逸方,在台藝大進修期間還拍攝了部《再見了菲林》,可見這位膠卷男孩的情有獨鍾。

為了繼續理解客戶的需求,解決問題,張逸方又攻讀彰師大博士學位,專研分析影片市場投資,「上游客戶不賺錢,我怎麼可能有錢賺?」福相未來要透過各種數據分析,讓製片發行廠商能更精準地找對題材,取得市場優勢。

習慣坐在試片室角落的張逸方,說起話來慢條斯理,但說到了分析,語速又開始興奮得加速了起來,像極了膠卷播放時的快轉與倒帶,在輪轉之間,繼續開講著下一回合的篇章。

歷經轉型後的福相,仍是片商挑選後製的首選。圖片提供/福相數位電影製作

歷經轉型後的福相,仍是片商挑選後製的首選。圖片提供/福相數位電影製作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