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後SARS時代資訊產業的挑戰

詹文男 陳文棠
user

詹文男 陳文棠

2003-07-01

瀏覽數 12,400+

後SARS時代資訊產業的挑戰
 

本文出自 2003 / 7月號雜誌 第205期遠見雜誌

兩岸疫情趨緩,「後SARS時代」的各種討論漸受關注。對資訊產業而言,諸如「分散辦公」「異地備援」「庫存管理」與「全球運籌」等,在在牽動整個資訊產業的營運與管理模式。展望未來,如何面對接踵而來的各式挑戰,以下試以SARS之疫情延續時間為區分,推演出三種情境,進一步分析。

首先,兩岸疫情如能有效在6月底前控制,商流的變動方面,影響應僅限於人流的趨緩;如台海兩岸,乃至主要疫區與全球市場間的商旅障礙。產業受創層面,不外是新品上市遞延,導致獲利與資金周轉等問題。

此外,如各界為預防廠區感染以致停工,所進行之庫存水位提升,以及其後的規避囤積風險等,則是未雨綢繆的課題。

其次,疫情如延燒至年底,在商流方面,變動主軸預料將進入物流階段。如果疫區爆發生產據點停工,則包括中、日、韓、台四方之資訊產業,將出現影響排名的可能性,無法在此類防疫成效上名列前茅的企業,勢將付出慘痛代價。

此外,年終旺季之新訂單爭奪戰也是這時期的關鍵議題。系統產品方面,由於決策期長、決策風險與成本高,除非意外事故發生,否則訂單的流動性將相對偏低。但在零組件方面,由於標準化程度高,在採購上,預料網路競標的比重將會加速提升;在一、二線業者同室操戈的影響下,產業版圖的鬆動,也就在所難免。

疫情如果延燒至2004年以後,由於疫情的長期蔓延,全球經濟緊縮之困境勢將惡化,預料市場需求將隨之探底,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將因之裹足。相對地,各區域經濟體之間的貿易保護措施,可能隨之走向白熱化;影響所及,不但全球對中國投資可能逐步凍結,也將彰顯將產地集中大陸一地的風險性。如何發展全球生產機制?是長期規避以上風險的關鍵課題。

針對前述情況,可以進一步歸結出以下的課題與省思:一、星火燎原!面對SARS的防疫工作,沒有樂觀的理由。面對SARS這樣充滿未知的挑戰與威脅,各國政府仍有粉飾疫情的疑慮下,各界還是有必要以「做最壞打算及最好準備」的態度思考、因應,以免星火燎原。二、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緊縮的加速效應,勢將扭轉當前產業的發展軌跡。

儘管疫情的發展仍然充滿各種想像空間,但百業蕭條的經濟緊縮效應正逐漸上演。不論是高級飯店的1元便當,或是才出生立即獻身價格戰的Centrino筆記型電腦,乃至未來考驗各界的防疫庫存出清等問題,都是進一步惡化經濟緊縮的推手。

此外,經濟緊縮是否會連帶啟動各區域經濟體的貿易保護措施,則是另一牽動產業供應鏈生態的重點,值得觀查。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作者詹文男為資策會MIC主任,陳文棠為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