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冠肺炎的流行,全球旅遊業在2021年損失達2兆美元,且復甦脆弱和緩慢。
「究竟何時能出國?」大概是這兩年來,所有民眾最殷殷切切的企盼,隨著新冠肺炎的蔓延,想要出國已經成了一種難如登天的事,不僅可能在國外因此意外染疫,出國前後所需要的隔離和檢疫過程,往往就會耗上整整一個月。
因此,過往結婚出國蜜月、離職後想要出國散心並放鬆心情的選擇,如今已經不可能實現,更遑論不少家庭因為疫情的影響多年無法再見面、聚首,甚至見不到家中年邁父母親、孩子剛出生就被迫分離的遺憾也不斷上演──這是疫情之下,最大的人情遺憾。
當然,在沒有人出國的狀況下,觀光業和旅遊業者的衝擊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不少旅行社倒閉、關門,就算因應轉型和裁員,也無法應付龐大的損失,整個產業基本上是處於一種死水的無奈。
全球旅遊業一年損失達2兆美元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的最新統計,因為新冠肺炎的流行,全球旅遊業在2021年損失達2兆美元,並且這行業的復甦脆弱和緩慢。
邁入2022年,這場疫情似乎也完全沒有停止的態勢,縱使全球各國的疫苗普及率已經明顯的提升、幾乎大部分人口都已施打第一劑疫苗,但變種病毒Omicron的出現,卻常常導致各種突破性感染,在高傳染力又病徵不明顯的狀況下,很多人往往確診了但不自知,進而讓病毒不斷擴散。
世界旅遊組織表示,2021年的國際遊客人數,比2019年、疫情爆發前紀錄的15億人次低70%至75%,與2020年的降幅類似,基本上已經整個瓦解。
不僅如此,許多專家也不認為國際旅行有可能在2022年內實現,整個旅行業前景也被評估為非常黯淡,是疫情之下受打擊最嚴重的產業之一。畢竟,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疫苗施打普及與否,而是不斷變異的病毒株,都讓各國專家無法招架。
旅遊業為什麼如此重要?
對不少國家來說,旅遊業是它們維持生計的主要命脈,世界旅遊組織表示,旅行業是世界主要的經濟樞紐之一,2019年就佔了全球貿易的7%,對某些國家來說,旅遊業可以佔其GDP的20%以上,總體而言,它是全球經濟的第三大出口類別。
然而,新冠肺炎出現以後,它成了受牽連最嚴重的產業,也連帶著影響了各大洲的經濟、生計、公共服務機會等,這龐大的價值鏈讓許多產業都受到牽連。
專家強調,除了全球近1.5億個提供勞工就業機會的勞動密集型住宿和食品服務、旅遊相關行業外,還有多達1億個直接旅遊工作崗位承受風險,小企業尤其脆弱,也幾乎沒有業主能度過這個危機。
不僅如此,佔旅遊業勞動力54%的女性、青年、打零工者是最危險的族群,「沒有一個國家會不受影響,其中最依賴旅遊業來實現就業和經濟增長的目的地會最為嚴重,特別是島嶼型的開發中國家、非洲國家等,受創非常慘烈。」
疫苗施打速率遠追不上變種病毒的蔓延
專家表示,儘管最近,疫情的狀況有比剛爆發時改善不少,但世界各地的疫苗接種速率,都比不上Delta和Omicron變種的蔓延,這將重重打擊已經非常緩慢在紓解的疫情。
「最近許多國家,被變種病毒入侵後採取了嚴格的封鎖限制,這是一個不可預的情況,更是旅遊業的歷史性危機。」專家補充,「好消息是,旅遊業的重振會比其它產業來得更快速,一旦疫情完全結束、人們開始出國,就可以東山再起。」
世界旅遊組織表示,旅行業目前除了面對不能出入境的限制外,還正努力應付疫情後油價飆升、供應鏈中斷所造成的經濟壓力。
好消息是,日前由於旅行信心的增強、疫苗施打速度加快與許多國家放寬了邊境限制,全球在2021年夏季的遊客人數有所增長,特別是加勒比海地區、南亞的島嶼區與南歐的渡假勝地,都有比2020年的狀況來得還要好。
然而,還是有國家完全沒看到任何遊客,特別是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與2019年相比,許多觀光景點仍然禁止非必要的旅行,這些地方的遊客和往年相比下降了95%。
依然封閉的國界
根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為止,全球有超過46個國家,約全球旅遊勝地的21%,邊境對含本國人的遊客完全封閉,另有55個國家的邊境,對部分外國遊客關閉,只有4個國家取消了邊境限制,包含哥倫比亞(Colombia)、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多明尼加(Dominican)和墨西哥(Mexico)。
專家強調,可以確定的是,新冠肺炎改變了人們所知的旅遊格局,未來需要出國的旅行者絕對需要擁有接種疫苗的證明,或提出帶有抗體的書面報告;在變種病毒爆發之前,許多國家也開始發布相關的指令,他們允許已接種過兩次疫苗的旅行者能夠不需要隔離。
在未來,人們對於旅遊的態度會有大幅的改變,以往對於說走就走、毫不猶豫的旅程,日後會徹底的破滅,甚至少數出差的行為會成為平衡社會經濟變化的樞紐,以改善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濟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