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Apple再創神話,美股3兆美元俱樂部第一家,投資人為何如此青睞?

市值神話還將更上一層樓?

傅莞淇
user

傅莞淇

2022-01-04

瀏覽數 21,000+

圖/Apple成為史上首家市值3兆美元的美國公司。達志影像
圖/Apple成為史上首家市值3兆美元的美國公司。達志影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新年後美股的第一個交易日,蘋果(Apple)股價在上漲3%後,市值終於跨越3兆美元這個象徵性的分水嶺,成為史上首家市值3兆美元的美國公司。大多數分析師更相信,蘋果股價不會止步於此,買進依然是個誘人的選擇。

再度突破自我,美國科技巨擘蘋果的股價在1月3日盤中一度抵達182.86美元,公司市值第一次站上了3兆美元。雖然當日以182.01美元收盤,再度跌落3兆美元分水嶺,但已讓蘋果再次創下歷史紀錄,成為全球第一家踏入3兆美元俱樂部的公司。

3兆美元這個數字,似乎大到有點難以想像。

如果把3兆美元均分給全台灣約2339萬人口,每個人可以分到超過12.5萬美元(約新台幣348萬元),可能比不少人40個月的年終獎金更高。

在2018年8月,蘋果率先成為首間市值達到1兆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只花了兩年,蘋果便在2020年8月抵達2兆美元的里程碑。而這次挺進3兆美元的時間更短。甚至約5000億美元的後半段旅程,是在2021年11月中以後猛地突進。

這顯示蘋果市值在不到四年內,就翻了三倍,而且大多數分析師認為它還會更「值錢」。

疫情間科技產品需求大,服務業務提供經常性收入

經歷了疫情,科技公司的價值普遍受到大眾肯定。

蘋果更證明了自己是投資的避風港,不但是居家辦公和遠距網課的贏家,藉此賣出更多商品,還能夠挺過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危機,靈活應對。

這也是資本市場對蘋果如此看好的原因之一。

過去幾年,蘋果在幾乎所有產品線的表現亮眼。居家辦公的一大族群、知識工作者對蘋果產品的支持,讓Macs、iPads繳出銷售佳績。

光是最新一代的AirPods,就在第四季賣出了2700萬組,帶動公司第四季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29%。

AirPods。Unsplash by Daniel Romero

AirPods。Unsplash by Daniel Romero

對營收貢獻不可小覷的,還有服務業務,在第四季也比前一年(2020)同期成長25.6%,收入來到180億美元(約新台幣5000億元)。

雖然iPhone依然是銷售主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服務業務已躍為第二大收入來源,毛利率高達64.8%,利潤規模可想而知。

所謂的服務業務,包括了人們熟悉的App Store、iCloud、Apple TV、Apple Pay、AppleCare與iTune串流服務等業務,比起多少倚賴換機周期的iPhone銷售,更能帶來經常性的收益。

龐大而穩定的現金流,受資本市場看重

持續繳出亮眼業績,為蘋果帶入龐大且穩定的現金流,備受投資人青睞,讓人相信它有大筆資源可投入研發新產品,並分享更多股利。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蘋果現金流有多大呢?根據蘋果財報,2021年蘋果的現金流大約在1000億美元左右,而且近八年的現金流都穩定維持在500億美元的水位,堪稱充裕。

誠如美國投行Needham一位分析師所言,蘋果擁有巨量的現金流,足以承受任何經濟景氣好壞的影響,這一點非常關鍵。投資者普遍將蘋果的股票看作市場不確定年代的「安全避風港」。

「充足的現金流也讓蘋果有能力可以持續回購股票,這一行為也讓投資者能夠獲益,並且也有提升信心的作用,」一位不具名的分析師說。

事實上,近年來蘋果也一直在持續回購股票,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聯博(Bernstein)甚至預計,蘋果會在未來五年內將持續回購股票,每年回購3~4%的股份,直到2026年底。

投資人引頸期盼新產品,VR、AR設備受矚目

除了眼下各爆款產品賣得好,未來或將發布的新產品,也受到分析師看好。

2021年底,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休柏蒂(Katy Huberty)看好蘋果股票來年表現,將目標價格從164美元上調至200美元時,便曾指出蘋果未來推出的新產品有望再度推高股價,她特別提及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的相關設備。

蘋果即將推出VR、AR產品的臆測流傳已久。部分分析師認為,蘋果的頭戴式裝置也許在今年(2022)就會公布。有些果粉甚至把元宇宙熱潮能否真正進入主流市場的關鍵,賭在蘋果身上。

投資銀行DA Davidson分析師福特(Tom Forte)也指出,蘋果上揚的股價有部分也反映投資人近來對電動車的熱情。蘋果自家車款Apple Car醞釀已久,投資人期望蘋果能在未來五年進軍汽車市場,不讓特斯拉專美於前。

3兆美元市值,或許還不是蘋果的天花板。

科技巨頭成監管機構焦點,政策變動是挑戰

已經成為蘋果一大收入主力的服務業務,可能接下來會面對較大的風險。隨著各國政府加強對科技巨頭的監管力度,存在感強烈的蘋果也難逃法規檢視。

近來,不只蘋果App Store捲入壟斷爭議,美國司法部也對谷歌(Google)及蘋果的搜尋合作發起訴訟。根據這項合作關係,谷歌每年支付蘋果上百億美元,讓自家的搜尋服務成為蘋果行動裝置中的預設搜尋引擎。

不過,與此同時,美股中最接近蘋果市值的是微軟(Microsoft),市值約落在2.5兆美元,以及將近2兆美元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蘋果依然與後頭的科技競爭者保有一段差距。但若美股持續走高,3兆美元俱樂部會否增加新成員?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