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嘉義縣全面啟動 農、漁產業智慧化

產業智慧升級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2-01-05

瀏覽數 57,850+

嘉義縣縣長翁章梁與總統蔡英文合影。
嘉義縣縣長翁章梁與總統蔡英文合影。

在大家的認知裡,嘉義縣是傳統農、漁、畜牧產業的重鎮,從茶業、蔬果到沿海的生鮮魚貝,都是家家戶戶的日常。但隨著從業人口的老化、人口外流缺工和極端氣候下,乾旱、暴雨致災層出不窮,為農漁生產帶來極大的考驗。

「養魚先養水,借助智慧科技的幫助,可在第一時間知道水質變化,就能花更少的成本來挽救損害,也能穩定供銷。」獲選為嘉義縣養殖青年聯誼會首任會長的陳泓碩現身說法指出,他投入漁業養殖之初,循著前輩的經驗不斷,別人用藥他就跟著用,成本不斷堆疊卻沒獲利。107年他開始接觸到智慧養殖,透過水中溶氧、水溫、pH 值、氧化還原值的監測,針對水質變化提早做出相對應的措施,果然大大提高蝦苗的活存率,也讓他成為嘉義縣智慧養殖的先驅者。

由於智慧科技在漁業養殖運用程度較農業緩慢,因此嘉義縣長翁章梁自上任後便積極協助青年漁民轉型,108年起持續補助購置智能養殖設備。透過養殖感測系統、智慧監視、智慧電箱、精準投餌、自動化控制設備以及物聯網與數據分析等技術的運用,讓漁民可以省工、節能、降低成本,風險管控,水產品的質與量都得以提升。」陳泓碩表示,今年又在縣府的催生下進一步成立智慧養殖漁業聯盟,健全產銷合作,拓展商機,同時鼓勵農漁民利用FB或LINE等社群進行產品直購。並且於農業處網頁及FB,整合縣府牡蠣及魚蝦貝類之直購資訊,帶動傳統養值漁業的轉型。

不只是漁業,農友張耿赫也透過「暗渠排水系統」改善土壤鹽化的問題,「智能水肥系統」讓農友輕鬆掌握15種以上營養素施肥時機與調配比例,讓小黃瓜良率提升30%,產量提升45%。

「嘉義是台灣重要的生產基地,隨著極端氣候及人力短缺,科技農業及精準農業有其必要性。」翁章梁表示,生產基地的安全轉型,才能使農業永續。」因此嘉義縣政府也在今年啟動一項「智慧農業推動計畫」,透過前期農民需求探訪分析與技術資源盤點,集結智慧農業各界專業人士成立「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做為技術交流、資源整合及民眾諮詢窗口,共創農業發展效能。

(嘉義縣政府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