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笑吟吟從海邊走過來,夕陽餘暉,映得她的臉龐無比嬌豔。深色的泳衣裹著勻稱的身材、修長的腿,穩健踩在沙灘上,長過腰際的秀髮兀自滴著水,活生生是美人魚的化身。
永遠不能忘記也是這樣的春天,女兒穿著短褲在台大復健科二樓辦公室前的長廊中,搖搖晃晃向我走過來,左腳瘦了一圈,左手腕不自覺地勾著。據說這是腦性麻痺兒的步伐(CP Gaite),「這已經是最輕微的了,」好友陳秋芬醫師這樣告訴我,「多運動,給她做一點物理治療,看長大後會不會好一點,」「如果不好一點呢?」「就那樣囉,」哽咽的喉頭讓我問不下去。
我無比愧疚,都是我這個蠢媽媽,三進三出產房才把她生下來。那是開業的頭半年,離開教學醫院的挫折感與經濟的雙重壓力,讓整個妊娠期充滿艱辛。經婦產科醫師同意,排定日子去催生,無奈催生時就是催不出來,催到胎兒心跳每分鐘兩百五十七下,嚇壞醫生與我。
女兒生下來之後就被送進加護病房,腦性麻痺兒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
遍翻醫書,沒有報告提及如何有效改善,只提及「多運動」。幼兒能做什麼?專業的部分交給治療師,送她進加強體能運動的幼稚園,學韻律舞。
偶然在《讀者文摘》中讀到小羅斯福總統罹患小兒麻痺之後,以長泳復健。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送女兒到青年會(YMCA)學游泳,但是跟不上。就在幾乎要放棄時,朋友介紹國手級的個別教練。烈日下,看著她小小的身軀在泳池中「斜」前進,不聽話的淚水總是悄悄滴落池畔。每一回陪著,為的只是在池畔為她做手勢,「看到媽媽舉哪一隻手,就是那邊的手腳要用力一些,」當然每一次都是舉左手。學琴也碰到障礙,她的左手沒辦法伴奏。我與老師商量,先練左手,一年多之後練出力道來,再加上右手。
女兒進小學時,兩手兩腳已經一般粗細,CP Gaite完全消失,不過平衡還是差;在測驗中,別的孩子閉眼能站十秒,她只能站一秒。繼續長泳與鋼琴的訓練,據說也可刺激腦部發育。十一歲時,她獲得鋼琴比賽非音樂班組全國第一名。獲選國小羽球隊、國三跳級、一女中游泳隊、台大羽球隊、游泳隊,全國朗讀比賽獎盃無數。現為美國長春藤名校博士候選人,開朗合群。現在仍受教於鋼琴教授,繼續在當地青年會游泳。
「媽!」女兒走到跟前,我回過神來,以大毛巾包裹著她。大海拍岸,彷彿不停在謳歌著——母親節快樂!
(作者為台北國貿暨及人牙醫診所院長;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